學費不能白交!獨家專訪宮魯鳴 深度解析奧運男籃

楔子
里約奧運會結束了,對于以籃管中心官員身份接手中國男籃帥位的宮魯鳴來說,他的使命算是完成了。有消息稱,馬上就要退休的宮指導,極有可能在未來執教CBA球隊。
這是對他能力的認可,畢竟,在籃管中心任職的幾年來,總有地方隊想請他出山,可都被他一一拒絕了。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放著能賺錢的事情不去做的老頭,挑了一件讓他挨罵的事情,在誰都不想去干的時候,接過了中國男籃的教鞭。
到現在,都很清楚地記得,在宮魯鳴第一次上任主帥接受本報采訪時,曾經說中國籃球的前路并不平坦,如果有可能,自己愿化作不坑之泥土,讓中國男籃從他的身上碾過兩道車轍,走過現在的困難。
不同的時期,宮指導承受的壓力都不一樣,亞錦賽前挨罵,亞錦賽奪冠后還挨罵。宮指導笑著說,這是因為人們對中國籃球還有期望,寬容豁達,顯現無疑。
在將要離開里約的那一天,宮魯鳴吃過早飯收拾停當后,泡上了自己帶來的好茶,享受著片刻的清凈。期間,有主任信蘭成到他房間內借茶杯,更有隊員在臨行前收拾東西時向他索要簽名,以留紀念……
其實,宮指導并沒有看上去的那么平靜。回顧這屆奧運會,宮指導依舊會有遺憾,比如,在采訪的過程中,他還會提到輸給委內瑞拉有多么惋惜。而在談到比賽細節時,他甚至不用多想,就說出了很多專業人員才會統計的數據。你能從言語中感受到,盡管時間只有短短兩年,但這位頭發花白的教練,對中國男籃傾注了多少心血。
在踏上開往機場的大巴的時候,宮指導是中國男籃一行十多人中最后下來的。站在代表團的大門前,看到熟識的田徑隊教練,他還在笑著和對方打招呼,并在離別時說著:“祝好運!”
祝好運,這句話恐怕也是即將離開中國男籃帥位的宮魯鳴,想要對他帶領的十二名隊員,或者中國籃球想要說的最真摯的語言。
奧運總結之大勢
只能算經歷,不能算成功
體壇:這次奧運會全部打完了,你現在回過頭來看的話,這個經歷能用成功來形容嗎?畢竟你之前有過85分的打分。
宮魯鳴:不能算是成功,如果說成功有什么標志的話,就應該是要贏下委內瑞拉,這算是咱們備戰過程中按計劃進行的。正因為我們沒有完成,只能說這是一個經歷,是運動員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經歷。
體壇:你在出發前說咱們是沒有目標的,那現在回過頭來看,當初是真的沒有目標,還是說你不想給隊員壓力?
宮魯鳴:對年輕的隊伍來講,肯定是沒有壓力時,對他們的發揮更有利。如果我們給他們很多壓力,可能還沒戰斗就已經崩潰了。再有,提目標也不是特別現實。要根據隊伍的實際情況,讓他們放下包袱、輕裝上陣,比提各種要求好很多。不過,現在看呢,什么要求都沒有可能也不是件好事。太沒有要求,隊員可能對自己就放松,欲望也不那么強了。
作為運動員,對自己人生應該有一個規劃。大賽四年一次,這是展現自我價值很重要的部分。但我們現在對于價值觀,其實有一個很模糊的概念,到底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作為籃球這個集體項目,大家應該追求的是什么,是個人數據?還是集體利益?去年亞錦賽,大家在這方面處理得還不錯,但慢慢的,大家在很多方面有一些變化,這些需要引導。
體壇:你說的這些變化,會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宮魯鳴:有時候就是只關心自己的事情,對隊里的事情,包括在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或者說集體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很多時候處理得還不夠主動。比方說今年集訓,有很多人也沒什么事,如果這種意識很強,那他應該很快很主動地融入到這支隊伍里來。每個人都會有這樣那樣的事情,但怎么處理好,對我們的未來都是很現實的問題。
奧運總結之攻守
阿聯場均20分,并不是好事
體壇:這次奧運會,球隊場均六十多分,和你的預期有差別嗎?
宮魯鳴:是有差距的。進攻和國際上的球隊相比,我們主要的差距是打得不夠團隊。在亞洲我們這種打法可能會解決很多問題,到了世界范圍內還這樣打,就解決不了問題。因為對手的實力、能力都比你強很多,很容易被控制。我們在遠投、助攻、籃板,這幾個主要指標上,我們在亞洲強勢,到了世界上就變成了弱項,差距就顯現出來了。這是我們必須面對,并且想辦法解決的。怎么提高自我,怎么打得更團隊。
我們現在能得60分,已經有很多成功的地方了,那這些地方,我們怎么去做得更好,這是我們需要關注的。我們現在打比賽,往往會變成單打獨斗,或者是局限于兩個人之間的配合,一個擋拆就沒了,沒有“大塊兒”的配合。可我們現在看世界強隊,一次配合可能通過五次六次七次倒手,甚至到最后三秒兩秒一秒,球還在傳,傳到機會最好的點上。尤其是我們對塞爾維亞,他們投籃我們幾乎沒有人在防守位置上。
其實我們現在防守,應當說是有很大改變,整體性雖然說不是特別完整,但也有一定威脅。如果進攻不受這么大限制的話,我們的防守體系還會做得更好,畢竟這相互間有影響。但是,我們和世界強隊比,明顯跟不上:一側協防之后,對角就會漏人,撲上去以后,一次還行,第二次就不行了。就是我們以前說的,通過策應突分,結合大范圍移動,爭取在一點撕開,打亂對方的防守陣容。什么叫連續的突分,我們這次看得很清楚,什么叫策應轉移,讓你的防守在強側時可能還在位置上,突然轉移到弱側時就全部失位了。這必須要調,調慢了就出現問題了,而且對方捕捉機會的能力,要比我們強得多。你大小個一換人,對方立刻抓住你的機會使勁兒打小個,而咱們反過來,是小個拼命要突大個。以前,大個可能會出現移動慢,控制面小,但現在大個都和外線差不多,連續的左右上下移動策應,中距離甚至遠投,那這些都是要利用起來的。但現在問題遇到了,在亞洲能解決的,在奧運會上解決不了了,怎么辦。
體壇:也就是說,從一定角度來說,阿聯場均得到20分,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宮魯鳴:當然,他現在得二十多分,也是無奈。別人攻擊都受阻,所以就集中到他這里。現在阿聯得分、郭艾倫得分,其他人不得分,有我們戰術配合的問題,有打法的問題,也有臨場的問題,比如后衛持球太多,后衛只和阿聯進行配合,其他人機會很少,甚至來回折返跑,這也會影響他們的積極性。我們通過這次實戰,其實應該總結籃球究竟該怎么打,任何一個球隊都不可能把責任壓在一兩個人身上,美國十二人都能上,塞爾維亞也好,立陶宛也好,這些強隊都是,場上五個人沒有一個人是短板,才能稱為強隊。一兩個人強沒有用。
奧運總結之氛圍
允許不穩定,但不許“不作為”
體壇:這十二個人其實是你從現在的環境下挑選出來最好的了,那其中哪些人實際上是你希望能夠承擔更多責任的?
宮魯鳴:我們希望起碼十個人首發會有作用,是被納入戰術體系的。我們可以允許發揮不穩定,但不允許在場上不作為。但是現在想象和現實有差距,年輕隊員可能一場打不好,整個賽季或者說一段時間都緩不過勁兒來。所以說,這是要交學費的。
體壇:你提到了不作為,這其實是一個挺尖銳的措辭。
宮魯鳴:這倒不是說某一個人,我們也知道隊員參加比賽都想打好,這是一個前提。如果誰不作為,我們肯定就給他清除出去了。
但有可能是他想做,但是做不好,我們要允許他們犯錯,但錯誤一定要分析清楚:是個人問題,還是集體問題?通過比賽,應當很好地總結、學習然后改變。怕的是出了問題之后,你不去自我檢討,還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這樣我們的學費就白交了。這次打完不好,沒關系,本來就是來學習的。所以我們給隊員提出總結,要在奧運會上去看,很好地去學習。第二就是你學習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第三就是做一個自我調整,自己準備在哪些方面進行改變。做到這些,那我們就說這個奧運會就算值了,學費沒有白交。我們希望未來那些能打兩屆三屆甚至四屆奧運會的球員,能夠做出改變,不要像現在這樣。
體壇:阿聯在打完五場之后,曾說球隊現在的氛圍并不像亞錦賽時的那樣好,其實開始時,很多隊員都表示希望把亞錦賽時的氛圍、斗志都能延續下來。那你從教練員的角度來看,這個氛圍真的變得不夠那么好了嗎?
宮魯鳴:整個隊伍在參賽過程中,往往會越贏球氛圍越好,因為勝利會掩蓋很多問題,積極的東西就把消極的東西給壓下去了。但是打不好,很多的問題一下子就暴露出來了,積極的一面往往會因為輸球消沉的情緒給抵消掉,就起不來這種勢頭,這是一般規律。
在亞錦賽,我們一開始在輸韓國,最后大翻盤逆轉。這種氣勢一上來,心氣兒就很順,我們所有的工作,團隊幾十號人,方方面面一下就特別協調。可現在,從美國開始到圣保羅再到里約,這一路上就沒有贏過球,在這個過程里,隊伍里很多隊員的心情、隊伍的氛圍,可能會有些改變。我們反過來看,連輸十一場,從積極的方面來看,我們隊伍還沒有散,這已經很不容易了。
這樣那樣的問題肯定一大把。大家最后說拼得不是那么齊心,打得不是那么齊心,很多問題暴露得很明顯。包括我們的鋒線為什么不起作用呢?現在看,鋒線的參與度或者主動性,可能被后衛線或者中鋒給取代了。這就像我剛才說的兩個問題,一是對方的防守逼著你沒辦法把進攻組織上來,后衛一卡兩側一錯位,即便中鋒上來想轉移球,都快被頂到中線去了,逼得他沒有辦法,只能自己干。好不容易有一個球,但效果不好,他可能就想還是自己來吧。這種東西一多,就變成球大量在后衛和阿聯這個小圈子里運轉,其他人只能看。你說其他人不想打好嘛?實際上阿聯也很急,也想努力做好。但我們從效果上看,不會很好。
我們要打配合,首先要有位置概念,不是什么樣的球都能打。幾號配合在什么樣的位置上,你都要很清楚,你離開后這個配合就沒用了。那我怎么站住這個位置,是站著接球,還是擺脫,還是通過掩護到這個位置?都是很講究的。我們說時間點、掩護質量,包括傳球的準確,移動的速度和節奏等等,都湊起來才形成一個完整的配合。而我們現在不太講究,這就是我們比別人弱的地方。我們說強側和弱側,什么時候由誰攻,現在還不是很清楚,弱側佯攻的人就是站著看,而人家強側弱側都在準備著,球一旦轉移,弱側就變成強側了,原來的強側反倒就變成了吸引人佯攻的一側。當然,講多了,回頭一看,還是教練的事兒,別人會說你沒有教到。
體壇:這一次咱們其實帶過來五個內線,但剛才提到內線配合的時候,更多的還是在說阿聯。那剩下四個人呢?是沒有達到你的預期,還是說他們做得不夠好?
宮魯鳴:其實,另外四名內線,都是第一次參加奧運會這個大賽,他們積極性都很高,都很想完成任務,但實際來說,經驗確實有很大差距。主要體現在參與配合時,掩護的質量、策應的轉移、高地位攻中、手遞手反跑傳球,都是他們的弱點。他們在隊里有時候打得很簡單,往籃下一坐,往內一給,然后就往里打,更多的大范圍穿插移動,他們未必做得到位。這就需要給他們時間,讓他們學習。
奧運總結之哲林周琦
“要讓沒選你的人后悔”
體壇:能具體說一下王哲林和周琦這兩名球員嘛?因為他們畢竟是在今年被NBA選中的,雖然說是第二輪,尤其是周琦,似乎有些落差。從你接手帥位以來,2014年的亞運會2015年的亞錦賽,再到現在的奧運會,對他們的發揮怎么看?
宮魯鳴:不管是多少順位,只要他被選上,就是他的勝利。起碼被NBA關注了。我們為什么支持他們去,是因為他們的進步,在中國的環境內已經不可能更高了,他們必須到更好的環境中去磨練、鍛煉自己。
他們兩個人完全不同,一個呢是希望值很高,但沒有達到。另一個是沒有什么想法,但突然又被選進去了。從奧運會來看,王哲林積極性還是不錯的,他現在算是我們在籃下唯一一個能強攻的點。周琦可能心理壓力太大,還沒有調整過來,在場上場下有點找不到感覺。對年輕隊員來說,雖然沒有打好,但看你怎么看待。你批評他很容易,打不好就上去劈頭蓋臉罵一頓很容易,但是后面怎么辦?還是要想辦法幫他解決實際問題,尤其是在大賽,鼓勵他去調整。畢竟他還年輕,路還很長。這就是學費、是經歷,重要的是,不要一回頭,回到另外一個環境中全都忘了。你要想進步還得靠自己,別人只能幫助你不能代替你,別人說的你是不是能聽進去?我們現在就是覺得,從培養的角度,不求他們有什么回報。包括個人情感,包括師生之間的這種東西,我們就是盡我們的努力去幫助你,你不應該拒絕。
體壇:他們會拒絕嗎?
宮魯鳴:當然,他們不會完全拒絕,但有一些你是不是聽進去了?是不是認真在聽?第二個,任何人幫你,你都要有一種感恩之心,如果沒有這個,只是覺得自己很優秀很了不起,那拉到世界上看看你行不行。真要到了CBA里,你是不是方方面面都最好的?不一定。也許,某一個方面你很優秀,但其他的又如何?你可能說會投籃,但是傳球呢?會突破嗎?會及時和大家溝通嗎?畢竟這是集體項目,是否有胸懷去原諒同伴的錯誤?關鍵是,敢不敢擔當。情緒誰都有,但是該你發還是不該你發?我們現在要想發情緒,隊員是對我們一兩個教練,我們一下對十幾個隊員,這任何一個人都可能有問題,我們做教練的能天天發飆(笑)?那真是把我們自己得累死了。所以,個人的、集體的,怎么處理,對他們都很重要。團隊的人在一起,我們講,這就是緣分,大家湊到一起不容易的。為了一個目標,做出犧牲,說起來容易,可實際呢?心里是不是真的接受了?
體壇:王哲林也好,周琦也好,兩個人都是你一直以來很關心的年輕球員。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你有時候甚至有些偏心他們。周琦在打完亞錦賽,談到你和他之間關系的時候,也是比作向父親一般對他很照顧。那對于這兩個孩子,對他們接下來的未來,對他們有什么建議呢?
宮魯鳴:為什么我們對他們現在表現不足的地方,并不是去指責?因為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有過類似的事情。也有一場比賽甚至一個賽季打不好。包括參加國際大賽,亞洲杯、亞運會、奧運會,都有過好的時候,也有過不好的時候。但我們自身不能隨便原諒自己。到這里又得說,我們著急,他自己是不是也著急?必須有一個很好的契合點。包括換了環境,去了NBA,也是一樣的道理。
體壇:所以你才會在集訓初期,備戰非常緊迫的情況下,給這兩個人很大的寬松度,為他們、為中國籃球未來的發展,爭取到更好的訓練環境?
宮魯鳴:是,我覺得他們在經歷去NBA闖蕩的過程后,才能學到姚明、王治郅、阿聯當初學到的東西。這是你應該具備的職業素養,是自我管理、自我要求的一面,學到這些東西之后,反過來帶動國內的運動員。不要像現在這樣,動不動就跑美國,都跑美國干什么去呀?有沒有明確到美國之后要收獲些什么?兩個人通過這次選秀,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就應該更好地展現一下,不管你是沒有希望值那么高。比如說周琦,我開始覺得挺好,但現在沒有那么好,那就應該更加努力。通過自己的發揮,讓那些沒有選中你的人后悔。
體壇:從比賽來看的話,感覺你對周琦的狀態,有些調整的措施。比如前兩場讓他打首發,到后面開始讓他打替補,甚至到打塞爾維亞時,你在常規換人的時候,也是用鄒雨辰去換周琦,周琦整個第一節都沒打。當時你是一種什么考慮?
宮魯鳴:有一些臨場的實際情況,比如說,阿聯能防一個在外面投的,那周琦的身體條件,就是他的體重力量,在打內線的時候就是一個短板,現在很多人都抓著他的這一點在打,哪怕比他矮半頭,都要上去坐著他打,頂著他打。所以,根據當時的陣容,需要有人上去頂住對方的打中鋒,那這個時候,王哲林,也包括鄒雨辰,就會比周琦好用些。其實周琦和易建聯,兩個人是一個位置,真正打五號位的,是王哲林、鄒鄒雨辰還有李慕豪。所以,周琦在內線的時候相對吃虧。
自我
“該做些自己喜歡的事了”
體壇:從2014年開始,你很少在比賽中著急,至少我從來沒有見過你在場邊跺腳的樣子。但在塞爾維亞的那一場,當隊員連續出現把球傳到場外的時候,你跺腳的樣子,印象太深了。畢竟,在很多人的眼中,你是個很沉穩的人,但那時候,你把這種情緒表達出來了。
宮魯鳴:有時候,我們提醒過的東西,作為隊員,應該很關注,注意力應該很集中。很多事情,你到了這個水平,就不應該再犯這種低級錯誤了,而且不應該連續出現。偶爾出一個,是因為一時沒有注意,如果連續出現,那證明你腦子出問題了。你在場上注意力不集中,想什么呢?在夢游啊。所以,我們一直說,有些東西是可以原諒的,有些東西是不可原諒的。
體壇:回到你本人,兩年前,臨危受命的情況下,把中國男籃帶到了奧運會。現在,中心準備開始進行人事調整了,下一個四年里,你還會帶中國男籃嗎?
宮魯鳴:我的任命到這里就結束了。奧運會一結束,我的任務就結束了。至于下面怎么弄,那就是組織上考慮的了,而且我馬上該退休了。還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也該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了。
當然,我們希望這批隊員能夠保持住,能夠更努力。畢竟,這個學費交了,代價出了。不能回來之后,隊伍就沒了散了……下一次世界杯在國內,奧運會也在亞洲,到那個時候我們會有很好的機會。其實這個事情應該是有一批人一塊去想,不光是哪一支隊伍,或者哪一名隊員去做。
包括媒體,也有責任告訴大家什么是籃球。不要一弄,就引導大家去關注這個是最高得分,那個是最高得分,這是很簡單片面的。每個人都追求個人得分,那團隊誰來防守?誰來傳球?那還能叫籃球嗎?籃球的最高境界其實是傳球,傳球能讓人賞心悅目。而且,中國沒有實力像黑人球星那樣,有力量、速度、爆發力,用高難度動作打球。但我們承認自己笨嗎?我們就要更準,在很多方面做得更巧、更勤快。就像日本女籃現在一樣,她們的條件那么差,但現在也起來了。
體壇:說到這里,想到你是那么愛籃球的一個人,你有沒有可能去執教一支CBA球隊呢?有沒有想過把自己在大賽中認識到的東西,帶回到聯賽本身,讓中國籃球有一個更好的循環?甚至像你當初帶特體隊時的狀態,進入到更基層?
宮魯鳴:其實我們現在想的更多的,是中國籃球究竟應該往哪里走。退休之后可能干各種事情,這就看機遇。比如說,從協會的角度來說,必須制定一個規范的青少年培養體系,不同年齡段需要完成些什么樣的東西,各個技術如何規范,明確協會對全國的指導意義。第二,如何建立培養體系。這些東西都很大,不是我們想想就能解決的。但我們需要給協會很好的建議,畢竟我們看完了,學完了,要發揮一些作用。未來,也可能去執教CBA俱樂部,也可能去做青少年培訓,都看機遇。
體壇:在每一個階段的賽事結束后,你都會要求隊員提交一個總結,包括奧運會。交上來的東西,到你這里之后,寫的和實際做的,會打折扣嗎?
宮魯鳴:任何東西隨著環境都可能有變化,他現在可能印象很深刻,那我們希望在這個深刻的時候能夠記下來,自己看到的,學到的。但我們在意的,實際是他們的改變。有了這個東西,我們會時不時地拿出來敲打一下隊員,這是一筆財富,取決于他們的是否認識到了。
體壇:到下一個階段,你覺得他們的變化是什么樣的?如果打分的話,會是多少分?
宮魯鳴:這也是我們最頭疼的。平時每個人都愿意吃苦,雖然也都吃不了什么大苦,但是也已經很努力了,畢竟起點很低。而且他們都很聰明,都很敏感。但現在最大的缺點,說好聽點是不往心里去,說難聽了就是不愛學習不愛鉆研。你說他們不聰明吧,那現在所有新鮮的電器,每個人都玩得很好,只要他們喜歡、專注的,都適應得很快,但反過來對自己從事的專業,對學習新技術、新理念、新打法,卻不是那么愛專注。很少在訓練、比賽中去模仿、實踐,這沒什么難的,你得用心。我們這幾年,這個也確實是比較頭疼的。今天出來的錯誤,未來兩天還行,等過去之后,還是那樣……我們在青少年的時候就沒有培養好,沒有學會,現在就看他們還有沒有主動改變的欲望。但到了重要的比賽,還得總結,還得反復敲打他們。可能這個事情多了,會好一些。
寄語
外援、體制、不重群眾…
中國籃球不能找借口
體壇:你現在馬上要從中心退下來了,那2014年,你接過了很多人都不愿意碰的男籃主教練位置,一直到現在,把奧運會這個任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很好地完成了。那你現在回過頭來看,會有什么遺憾嗎?或者說你有什么想對接下來的繼任者,尤其是隊員們要說的嗎?
宮魯鳴:遺憾肯定是有的。對委內瑞拉那場球,回過頭來看,最后我們如果處理好,是有很多機會贏的。
比如說,我們防到最后兩三秒讓人家打進的,有11次之多呀!我們能不能從這里總結出很多東西來?罰籃還丟掉11個對吧?籃板球,到了關鍵時刻,身高比人家高那么多卻搶不了。其實那天從整體看,我們對對方的控制都是到位的,但就是關鍵時刻,我們的韌勁、決心、拼勁……就這11個人家最后兩秒打進的球……按理來說,我防到最后18秒,就要開始上勁兒了,到最后四秒,就得咬牙拼了,玩命和你干也不能讓你成。結果,到了最后二十二秒還能稀里糊涂都讓對手打進。這其中我們可能有一兩個判斷的錯誤,但其中還是有很多東西需要我們去總結的。
我們現在想,運動員大賽經驗不足,一講就說是聯賽造成,是外援打得太多。實際上不能找這種借口的。我們那個年代,都是拼命學習人家先進的東西,一年就那么點機會,來一兩個外國球隊,打一兩場球,當時籃球處還專門組織專家去觀摩學習,把人家的東西拿回來好好學,一學就是半年一年。現在CBA這么多大牌運動員,你別管他是不是NBA過氣的,到你CBA就是管用的,就是好的,就是值得學的,很多技術就是比我們好,放在這里為什么不學?
我就說,21個賽季,現在變成什么了?你(外援)拿錢多你玩(打),我們都往后躲,都不往前搶。時間為什么給你呀?你為什么不去搶、去學著怎么處理?我哪點不行,就去努力做,這個心呀……
現在每個隊里都是兩個外援,一個后衛一個中鋒,兩個位置上我們都應該有明顯的進步,我覺得不管怎么改,只要是對中國籃球發展有利,就是對的。但怎么改有利?大家都在說體制,體制怎么了?(舊體制)不也創造出了很好的機會、成績?
包括高層看,太重金牌不重群眾。可給的任務是什么?如果不要金牌,要我們這些搞競技體育的人干嘛呀……我們不求這個事業發展,天天弄全民健身,大家玩唄。如果發展當中,體育局太重金牌忽略了群眾體育,那必須要加強后者。包括高層,如何協調建設部、教育部,包括企業,大家坐下來統一意見。比如明確幾萬人的社區應該有什么樣的設施,做好了交給體育局去管理、輔導。派隊員去當教練,這樣一來就業問題不就解決了?一個社區幾個人,全國一鋪開,那現在的運動員就不夠用了,而且下去的都是專業的、職業的,指導起來效果很好。鋪開了之后,未來的事情就都好起來了。而不是現在讓教育部干建設部的活兒,讓體育局去干教育部的活兒。但體育和教育,其實是要很好結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