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汕:中國體育進入艱難期 里約已給我們上了一課

里約中國軍團與美國爭霸早已遙遠,能否領先英國也成懸疑。里約奧運怎么了?與此慘狀唯一可以比擬的是漢城奧運會,那畢竟是28年前的往事了,還是改革開放初期,文革的人才斷檔和窘困的經濟還情有可原。之后經歷巴塞羅那、亞特蘭大、悉尼、雅典還是令人滿意的,尤其北京奧運會狂奪51枚金牌超過美國,更迷信自己的體制是競技體育最完美的體制,甚至國家體育總局高層官員宣布國外也在紛紛學習中國的舉國體制。
其實2008年北京奧運會是一次最好的轉軌機會,拿的最多確實揚眉吐氣,但真不要自作多情地看人家怎么學習舉國體制(很大程度是自己硬套,人家未必要學習你的體制,哪個國家允許這么使用納稅人的錢),而要真正潛心研究讓中國的體育更符合自身的規律,更有利于體育產業和全民健身的協調發展。但是中國獨有的對體育的評價標準也讓從事體育的人欲罷不能。金牌崇拜綜合征就是這樣捆綁著一個龐大的體育鏈條。
說到這里體育官員會委屈,金牌多的時候都來批判唯金牌論,金牌少了又埋怨我們失職?
這就錯了!幾乎沒有人會討厭金牌,大家厭惡的是為了金牌投入過多的人力物力,用不計成本、犧牲大批專業運動員求學、給整個行業帶來巨大尋租空間。金牌本身無比可愛,利用金牌摻雜太多的非體育因素,這才是大家不滿并呼喚必須加大力度改革的。
這次奧運滑鐵盧是多方面因素合力造成,其實研究中國軍團金牌的構成就知曉,像射擊、舉重、羽毛球、跳水都不像田徑、足球、籃球需要雄厚的基礎甚至人種的優勢,是相對比較容易滲入追趕的,這次這幾個領域都有業余選手奪冠,游泳亞洲的日本強于我國,連新加坡都能戰勝飛魚菲爾普斯獲100自由泳冠軍,也說明中國普及到每個省的專業游泳隊的人海戰術并沒有多大優勢。這次奧運會的滑鐵盧正是中國固步自封的結果。
其實2008年北京奧運會金牌的輝煌之后不妨干脆就明火執仗地宣布轉軌,反正老子也當過老大,既然以后難當老大(事實證明確實也當不了了),干脆就縮減編制,對田徑、游泳、射擊、跳水等項目一方面精簡另一方面加強校園體育和社會體育并加強那里的訓練水平,三大球則徹底交給市場去搞,雖然會經歷陣痛,但至少會使畸形的中國競技體育漸漸回歸正常。
陣痛可怕嗎?其實這次奧運會已經是很大的陣痛了,這樣搞下去即使你不變人家也會逼的你交出一塊塊優勢陣地。遙想1988年漢城奧運會的前蘇聯是何等牛氣沖天,那時項目遠沒有今天多,他們打的是客場,竟然拿了驚人的55塊獎牌,而且含金量比中國高得多,三大球5塊金牌(當時沒有女足)拿了4塊,連只有一千多萬人口的東德都超過美國拿了33塊,但兩德統一后德國把重心轉移到體育產業和全民健身上,德國人也能心安理得地接受而且并不懷念東德的金牌時代。
變和不變也是大勢所趨,你不變人家在變,難道不是嗎?里約奧運已經給我們上了嚴峻的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