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文”才有“勒”見 皇帝適度放權帶來的好處

這才是我想要看到的歐文。
穿花蝴蝶,用Crossover變出魔術,就像他在為百事可樂拍攝的廣告里的德魯大叔一樣,扶我起來,不要逼老頭子發(fā)功,否則有你們好受的。
德魯大叔是虛構的,但那身技巧實實在在不是假的。可在總決賽前兩場里,歐文幾乎被廢掉了。不是他沒有機會,第一場扔了22個,第二場扔了14個,出手都不少,結果都不好。
他需要有球在手,才能玩得轉魔法。放眼看整個聯(lián)盟,有幾個一號位的核心,球不在手上,只是靠空切,反跑或者接球就投打出高效的?如果保羅手上沒有球,哈登手上沒有球,韋少手上沒有球,利拉德手上沒有球,他們也會失去鋒芒。
騎士隊的球,前兩場都在勒布朗手上。勒布朗太多才多藝了,把球的支配權交給他,是每個他所經(jīng)歷的主教練,主動選擇的結果。但在勒布朗的身邊,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如此天賦超群的一號位球員,球權的分配,當然可以有另一種思路。
在常規(guī)賽里,歐文可以做一個攻擊手,減少持球時間,但他有球在手,才有更灑脫的自由,更天馬行空的創(chuàng)造力。泰倫·盧說,我們希望凱瑞有尖刀一樣的殺傷,打得更兇悍,但并不希望他運球時間過長,8秒,9秒,我們討論過,他也理解。
但另一方面,盧又承認,在外線上,一對一攻擊能力最強的,就是歐文。
如果把兩段話放在一起考慮,那就是騎士教練組希望歐文在四五秒的時間里,可以靠一對一來解決戰(zhàn)斗。
如果一號位的當家后衛(wèi),沒有充分的時間擺脫防守,只給予了限定的持球進攻時間,是無法發(fā)揮最大威力的。不是每一個回合,你想在幾秒內KO對手,就能如你心愿的,這不是玩兒NBA2K16。
盧和詹姆斯的意思是,我們要打團隊籃球,要講究球的合理轉移,要把機會留給空位,不要誤攻,不要莽撞。但前兩場,既沒有團隊,也不見個人。勒布朗倒是想做超級英雄,可惜總是落入勇士提前布好的陷阱。
歐文不是韋德。韋德和勒布朗是同期生,年齡比勒布朗還大,還比勒布朗早拿著冠軍,勒布朗去了邁阿密,韋德說自己可以讓出老大位置,可勒布朗心里也清楚,到底誰才是邁阿密真正的老大。韋德和勒布朗一塊兒打球,不會有絲毫壓力,完全平等的關系,還有一個同樣同齡的波什,這樣的三巨頭,能完全和諧地相處,韋德也不用擔心自己的打法被改變。
歐文太小了。勒布朗把他叫做“這孩子”,這孩子太小了,比勒布朗小了8歲。在勒布朗回到克利夫蘭以前,他儼然已是復興的救世主,但勒布朗一來,必須讓位,可他又沒法和勒布朗平起平坐,在拿了兩個冠軍,五進總決賽的皇帝面前,他更多的是聆聽教誨。
他需要學會改變,學會犧牲。盡管有時候,他也未必心甘情愿,所以才會有他想離開克利夫蘭的流言。歐文否認了一切流言,專心打球,但他需要維持自己的風格,騎士隊才能受益。
讓他回歸一號位,讓他去尋覓機會,去做一個刺客。歐文的人球結合技術,和他的遠投能力,絕不亞于任何一名聯(lián)盟的頂級后衛(wèi)。今天的第一節(jié),是他奠定了比賽的基調。
歐文是父親把他拉扯大的,母親在他4歲的時候,就早早過世,他和姐姐伊麗莎白,在父親的呵護下成長。父親是他人生和籃球道路上的導師,早早為他設定了目標,而每一個目標,都穩(wěn)健地實現(xiàn)了。他是個聽話的孩子,父親在華爾街的經(jīng)紀人工作,讓他生活無憂,不像那些貧民窟闖蕩出來的天才,技巧驚人的反面,是桀驁不馴的個性。
所以他更習慣服從,而不是爭執(zhí)。他的才華,在服從中可能受到抑制。盡管勒布朗將歐文稱作騎士隊的四分衛(wèi),但他才是騎士攻防的掌舵者。
必須給歐文更多的自主權,支配權,他才能為騎士翻盤做出更大貢獻。
拉夫的缺席,把勒布朗調到四號位上,提前使用莫茲戈夫,是騎士應有的應變招數(shù),很多人都已經(jīng)提前作出了建議,盧指導的變化也很及時。但根源還是在歐文身上,勒布朗打到四號位,遏制了格林,歐文在一號位上的自由,能更多地消耗庫里,于是就打出了夢幻一般的開局。
下一場比賽,不管拉夫是否回歸,可以繼續(xù)堅持第三場的方式。拉夫如果回來,讓他做替補,也不是個壞主意。三巨頭,未必一定要在場上首發(fā),分開以后,用各自最熟悉的方式,去控制比賽,才可能制造奇跡。
喜文勒見,不是看見的見,是出現(xiàn)的“現(xiàn)”。有了舒服歡喜打球的歐文,勒布朗的效率也能更高。皇帝適度地放權,激發(fā)了整支部隊最好的戰(zhàn)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