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德興評球:感謝哈薩克 這樣的熱身才能發現問題

0比1!國足并未像此前與特立尼達和多巴哥隊的比賽那樣讓球迷繼續高興。正如主教練高洪波賽后所言,“令人失望”、“讓人沮喪”。不過,國足此仗讓人失望和沮喪的不是比賽的最終結果,也不是對方球員嚴重受傷,而是比賽的過程和內容。當然,所幸的是,這僅僅只是一場熱身賽而已。
現在的哈薩克隊“歐洲味”很濃,當然個人能力還是有不少缺陷的。
首先就是整體隊形的保持做得相當好。不管是由攻轉守還是由守轉攻,整體隊形始終不亂,三條線之間的距離保持不錯,且進攻時整體后防線該壓上時堅決壓上,該回收時回收得很深。而這恰恰是現在的中國足球最需要的,不僅僅只是中國隊。
其次,球員處理球時的出腳頻率、速率也是很“歐化”,完全不像國足在今天比賽中那樣“拖泥帶水”。今天的中國隊依然停留在“一慢、二看、三通過”這種上個世紀的足球狀態,尤其是中場處理球很是拖沓,回傳、橫傳有些多。當然,今天國足最令人失望的還是場上球員更多地是在站著等球,而不是主動多跑、多接應,從而有效地拉開對方的防線,進而創造出更多的、更好的機會。也就是我們在最為基本的“無球跑動”上,沒有進步。
相反,哈薩克隊因為整體隊形保持得好,因而當中國隊員站著不去主動接應時,使得中國隊整體的傳接球也就不可能流暢起來,進而就像高洪波賽后所說的,“無論進攻還是防守都比上一場差。”
第三,哈薩克隊在中前場的緊逼較之上一場對手特立尼達和多巴哥隊做得好,這就給中國隊以很大的壓力。在上一場比賽中,國足的表現確實不錯,但這與對手在比賽中“不逼”、“不搶”或曰“逼搶不緊、不兇狠”有很大關系,國足可以按照固有節奏來進行傳接球。
未來的12強賽中,國足恐怕不可能遇到的對手會像特立尼達和多巴哥隊那樣不逼、不搶的隊伍,而只可能是比哈薩克隊逼得更兇、搶得更猛。在這種情況下,國足該怎么辦?
所以,從實戰的角度和鍛煉價值而言,竊以為這場比賽更有現實意義,也更接近于12強賽。這倒不是說因為輸了球才有意義,而是從整個比賽過程與內容來看,對于國足著眼于12強賽、更應該暴露問題、尋找問題,也不怕暴露問題的角度而言。
實際上,說這場比賽的意義和價值更大一些,還因為這支球隊的技戰術風格與我們未來12強賽的對手烏茲別克隊較為接近。在這場比賽中,國足主動求變,將上一場比賽的“4231”變成“三后衛”戰術,很重要一點就是哈薩克隊的進攻比較注重邊路,烏茲別克隊更是如此。
相信很多球迷都對2015年亞洲杯賽上與烏茲別克隊留有印象。當時,國足也是大膽變陣,采用“三后衛”戰術,兩個邊后衛有效地遏制住了烏茲別克隊的邊路進攻,并最終戰而勝之。今晚與哈薩克隊的比賽,國足也是采取類似的戰術進行模擬。從這一層意義上說,高洪波也是有所考慮的。這樣的熱身賽雖然輸了,但因為只是熱身賽,無論是從戰術安排、人員選擇等各個方面,都是一種有益的嘗試,是在為12強賽進行準備。
國足雖然輸球了,但熱身賽的目的就是暴露問題、發現問題,并在隨后的準備中去解決問題最終希望能夠在12強賽上打好。從這一層面來說,我們應該感謝哈薩克隊,因為在12強賽之前,我們真的需要這樣的熱身賽對手。
很遺憾,國足在9月1日出戰韓國隊之前,就只有8月份一次集訓,屆時或許還會安排一場熱身賽,但因為不是國際足聯指定的國家隊比賽日,屆時能否找到像哈薩克這樣真刀真槍跟我們熱身的對手?誰也不敢保證,可是,國足真的需要這樣真刀真槍的熱身,哪怕對手的排名比我們低也不怕,因為我們最終追求的是12強賽的結果,而不是一兩場熱身賽的勝負。
輸球不是壞事。國足想要在12強賽中有所作為,要做的、要補的,真的還有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