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武磊:感謝為房貸發愁的日子 反感被叫武球王
相似于那些年少成名者,武磊的故事始終帶有些許的傳奇色彩。無論在圈內圈外,流傳著各種版本的“成名童話”。直到百球日,一個里程碑的時刻,似乎人們對他的傳奇已經習以為常,卻仍然看不透隱藏在背后的少年之心。“從第一場比賽到第100個進球,從2006到2016,這是怎樣的十年。苦,只有自己內心才會知道,才能明白。外面的人,其實看到的,只是一個表面……”武磊說。
■記者王曉瑞北京報道
還是孩子時就遇到質疑
武磊不是一夜成名的。他說,差不多花費三年的時間,身體條件才算達到正常對抗的標準。“小時候如果不來上海,足球之路肯定就沒了。那幾乎是根寶足校的最后一次招生。”時至今日,武磊依然清楚地記得那個日子——2003年4月7日。
武磊的家鄉是南京,起初在鼓樓區第一中心小學就讀。為了能夠到這所足球重點校上學,武磊和他的父親,每天都要往返于接近80分鐘的騎車路程。2003年小學畢業的關口,武磊在南京找不到學球出路,父親帶著他奔到上海,手持前國腳李紅兵的推薦信找到徐根寶,做出改變一生的決定。
初到根寶的第二年,武磊就在亞足聯U14錦標賽(東亞區)摘冠軍、捧金靴。“但那時很胖,有點嬰兒肥的意思。實在是個頭太小。”武磊回憶道。徐根寶對他的要求是:不要跟別人接觸身體,要靠跑位和意識尋找射門機會。直到今天,這依然是武磊踢球的最大特點——靈。2006年9月2日,年僅14歲零10個月的武磊第一次代表東亞隊征戰中乙,對手是麗江東巴,直到今天,這依然是中國三級足球聯賽最年輕出場紀錄。
“那個時候,根本想不到能踢正式比賽。”武磊所說的那時候,一直貫穿到2008年中甲。“我記得中甲第一輪,主場對陣青島海利豐。教練在準備會上告我首發,真是有點嚇一跳。嚴格來說,我是真沒準備充分。踢了好幾場中甲都不進球,也蠻著急的。”前三年,對于武磊的使用,質疑聲此起彼伏。比較尖銳的意見針對年齡和身體。包括第一年踢乙級,法國教練克勞德·魯伊茲極少用他。球場之外,也有很多人向根寶發難:“讓那么小的隊員上場,個頭只能到別人腰上,憑什么讓他比賽,你給個有說服力的理由?”
“從很小開始,踢乙級就受到質疑,那么猛烈的負面聲音,還只是一個小孩而已……”他曾自嘲稱,或許從第一場中乙開始,就注定了這個苦命——永遠要承受著質疑。這期間,徐根寶付出的努力是巨大的。他要不斷地向教練、弟子們做工作,消除大家的意見。“我也為他生過氣,罵過他讓我失望,但總體來說,他還是很快地把握住機會,這是難能可貴的。”徐根寶曾回憶道。
等到2008年中甲半程,東亞隊再戰海利豐時,武磊終于捅破那層窗戶紙,攻入職業生涯第一球。“回頭再看那個過程,真是非常興奮,是一種內心上的如釋重負。”第一年中甲,武磊斬獲4球。更讓他欣喜的,是身體上的逐步成熟,“身高、力量和對抗,明顯都有感覺。十次對抗,能成功七八次。最重要的是腿上有勁了,不像前兩年那么吃虧。”
斬獲首球前,武磊曾有一段特殊的經歷,擔任阿根廷國奧隊的陪練。每天一同練球的,有梅西、阿奎羅、迪瑪利亞等人。“梅西的帶球,那是絕對搶不到的;迪瑪利亞和我們在替補一方,他就是一個人拿球就帶,過遍全場……”那是武磊第一次真正接觸到世界巨星,那個夏天,似乎也是轉運的開始。該月的倒數第二天,第一個進球終于出現。
“感謝那些為房貸發愁的日子”
踢到中甲第二年,武磊小有春風得意。他是隊內最佳射手(6球);全運會亦進4球,率隊奪金,還上演國字號三連跳。但在年底,武磊還是留下了遺憾。倒數第二輪,東亞隊客場2比3不敵沈陽東進,從積分榜第二名跌落,最終以3分之差無緣中超。“下場時,真的有些難過。但回頭看看看,徐指導說的挺對,水不到渠不成,不能強求什么。”武磊說,“后來也想過,當年若沖上中超,后面的日子能像2013、2014年那樣好過么?因為在那時,還沒遇到真正的苦難。”
苦難期是2010至2012那三年。2010年,東亞隊還是第四,但距離沖超線差距達19分。轉年甚至排名第9。“那時非常寒心。眼見沖超希望越來越小,隊友走得越來越多。”尤其是2011年10月22日在越秀山,以陪襯的角色親見富力沖超,“哨響那一刻,親見整座球場歡騰,心情很復雜。”
除了成績,武磊還要面臨還貸的重壓。全運會后,武磊將奪冠獎金,外加前幾年存下的一點積蓄,在金山郊區購下一棟房產。當時,他的月薪只有1600元,后來小漲到3000元,但每月也要還貸1萬2千元。
“拿什么還錢,總不能吃存款老本吧?”記者問。
武磊答,“只能靠贏球獎,每個月如果贏不了2場,就會有些麻煩。”
那兩年,東亞隊的單場贏球獎,分到每位主力也就5000元,“好在賺的少花的也少,基本待在崇明島,省下不少費用。”
后來,為了不再讓家里人擠在那間40平米的房子,武磊在2013年在南京老家購房。但即使踢到中超,手頭仍不寬裕,“跟開發商聊了聊,辦了分期付款。經濟壓力蠻大的,金山的還貸還沒結清,很難一次性拿出那么多錢。”直到去年,武磊總算還清這筆貸款,一樁心事得以了結。
“經濟上的苦都是表面的,真正的難處是內心的煎熬,外人是看不到的。那些年踢中甲,也不是以賺錢為目的。就是想踢出來,因為誰也不知道未來會怎樣。下一年,隊伍是接著存在,還是消失?沒人能夠給出答案。至于錢多錢少,根本沒有這種概念,能夠延續踢球就行。”武磊說,那些年算不上光輝歲月,卻是單純的年代。
2011年底,很多球隊開始詢價武磊,多數擺出1000萬以上的價位。特別是廣州富力,興趣很濃。等到踢到2012年夏天,申花老板朱駿還向上海體育局請愿,希望打包租借武磊和柏佳駿。最終,在根寶的強硬態度下,東亞隊沒有放行武磊。
“很多隊當年都找過我,開出的待遇高出東亞隊很多倍。現在,感謝自己耐得住寂寞,感謝當年同甘共苦的決心。”武磊說,“現在每當和呂文君、顏駿凌、蔡慧康他們比賽,感覺非常舒服。再苦的日子,我們都已走過,那種苦,沒有經歷過的人是理解不了的。我也希望,大家以后永不分開。”
2012,我登上了那艘方舟
羅蘭·艾默里奇執導的大片《2012》,講述災難面前的人間百態。結尾的情節是:人們終于在方舟中度過全球災害,獲得繼續繁衍和發展的希望。而對于武磊和整個東亞隊,他們也在2012年,闖過人生最大的危機,成功沖超。武磊認為,那是第一個十年足球生涯的轉折點。
“我們當時已經拼紅眼了。其實在賽季初,很多人已經聯系下家,但是為2013年準備的。對于2012年,所有的人都做好搏一回的準備,就當是東亞隊的最后一次機會。沖上去就成了,沖不上去的話,那就真的歇了,甚至說各奔東西、互說再見。”在武磊看來,前一年的中甲第9,可以說是一種刺激,或者說,間接促進了東亞隊被逼上懸崖。包括徐根寶本人,在2012年也已經做好“華山一條路”的準備。
“可能大家都心知肚明。明白2012是最后一年,今年沒有就沒有了。所以從一開始,就是搏命的狀態。從第一輪踢下去,確實很順。”武磊說,“但沒想到后面越踢越好,還拿到中甲冠軍。或許這就是命。你得有幾年熬著,幾年的苦難。有時也想,假如沒有那幾年的煎熬,可能很難換來一個這樣的爆發。”
爆發,還體現在武磊的個人角色。那一年的17粒進球,迄今也是武磊職業生涯的單年最高進球紀錄。回首第一個十年,他會說,真正的開竅就是在2012年。“環境的作用不是很大,主要原因還是自己。”武磊說。有時,他甚至略帶自嘲地形容道,“你看以前的片段,2012年的武磊,還是一個小孩。”
回首武磊2012年的17粒進球,全面性,是比較直觀的總結。這里面既有頭球,也有比較習慣的運控式、接停式進球,還包括點球(3粒)、補射得分、斷球后運控破門等。這是一個屬于武磊的“爆發型賽季”,也是一個進化的賽季。“從2012年開始,自己在球隊的角色開始發生變化,承擔的任務更重,貢獻更多,逐漸起到主角的作用。包括心態和射門的感覺,變化很大。”他甚至以“進化到另一種境界”,描述當年的改變。
“我覺得,從那一年開始,自己真正地得到成長。”武磊說。
“那你認為,這個時間點合適嗎?來得早,還是有點遲呢?”記者問。“順其自然吧,挺正常的,挺合適的。”武磊答。
或許是攜2012年17球的勇猛,第一年踢到中超的武磊,依舊表現高光。2013年,他攻入15球,中超處子年就拿到本土金靴,對于22歲的他來講,這并不容易。更令武磊驚喜的,是三個帽子戲法,他成為中超聯賽迄今以來唯一一個單年三次上演帽子戲法的球員。如今,當回看2013年的進球集錦時,連武磊自己都情不自禁地拍案叫好,“太漂亮了,好多進球都很經典。可惜在當年,超清版本的視頻還是太少……”
而讓武磊興奮的,還有“文武崢嶸”的默契配合,“2013年的比賽,踢得那是相當流暢,那種感覺是令人難忘的。把我們多年以來由徐指導培養的風格,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即使到了今天,武磊依然把呂文君和朱崢嶸,視為這些年在上海的“最佳拍檔”。
‘武球王’?我真的很反感
武磊雖然年少成名。但從一開始,質疑聲就伴隨著他。武磊說,過去的十年是奮斗的十年,也是挑戰質疑的十年。
“如果說在過去十年,有一樣東西沒有變,始終伴隨著我,就是質疑。從中乙到中甲,從中超到亞冠再到國家隊。早就習慣這些東西,這一路,都是質疑過來的,也都是一路贏過來的。贏得不只是比賽,還有那些質疑聲。”武磊說。
2014年,武磊有段時間受傷休戰,質疑聲達到一定的高潮。等到2015賽季,前6輪沒有破門,坊間的流言蜚語此起彼伏。但每等到年底,武磊都能做到征服——連續三年摘取本土金靴。“其實面對那些質疑,這些年已經看得很開。越來越能看清這些質疑,早就習慣這樣的環境。”在球場上,武磊也把主要精力放在足球本身。比如去年前6輪的進球荒,他更多地將原因歸結為“球隊變動較大,磨合機會不夠,適應起來需要時間和耐心”。“思考問題,還是多從足球角度分析,不能老想客觀因素。”
2016年,武磊又有新的突破。3月29日在西安,他攻入效力國家隊以來的第二粒重大比賽進球,幫助中國隊戰勝卡塔爾。巧合的是,上次也是在西安,對陣印尼的亞洲杯預選賽。且是更為關鍵的致勝球。長期以來,對于武磊在國家隊期間的表現,外界持有很多負面聲音,這讓他有些難過。“其實在某些比賽,從專業角度來看,過程踢得非常出色,就是缺少進球,但還是出現那些話……”
“這也是第一個十年的另類感受,這十年經歷最多的,其實就是質疑。所以說,能有今天的成就,也是戰勝一個又一個質疑。人,都是要被逼出來的。遇到各種各樣的質疑和非議,就要想出辦法戰勝它,證明自己,或許也是一步一步修煉自我的方式。但要說真心話,苦,只有自己的內心才會明白。外面的人,只能看到一個表面。”武磊說。
除了質疑,讓武磊更郁悶的,還有“球王”的綽號,這是他多年以來的心結。
“關于‘武球王’的綽號,我很苦惱,其實很在乎的。如果說態度,已經不是不喜歡的程度,而是非常反感。”
‘而讓武磊更加無奈的是,直到今天,也不知道由誰先提出的“武球王”,“說句心里話,我特別不喜歡別人叫我‘武球王’。如果這場破門,就開始叫我球王;一旦踢不好就說,誰給你封的球王,還有臉自稱。我既納悶又苦惱,球王也不是我自己起的,也不知道誰先說的。為什么這么稱呼我?”武磊說。
他甚至認為,這個綽號,是不是帶有一點嘲諷的味道?“好的時候就叫球王,不好的時候就貶低。這個綽號,把一個人拔到一個很高的位置。表現不佳時,就會有人跳出來以此批判。好像有一些人就是在等著你出丑?看你笑話?真的是這樣嗎?我不明白,也很無奈,但心里是非常不喜歡。因此,遇到別人這么叫我時,內心是極度反感的”
24歲不到六個月,職業生涯第100球里程碑,武磊說,只是足球之路的一個節點。“我還年輕,有很多目標沒有實現。未來的路還長著呢。”按照普通球員的職業生涯,武磊至少會再踢10年。
“第二個十年,會比第一個十年更困難嗎?畢竟。那些夢想看上去更難。比如中超、亞冠冠軍、踢世界杯等。”記者問。
“我覺得,應該比前十年簡單些。”
武磊說,“第一個十年的經歷,那是很困難的。只不過大家看不見而已。內心的掙扎,生活的壓迫,還有壓力和質疑,外人是很難體會到的,困難比現在大多了。下一個十年的挑戰,多是競技層面的東西。”武磊認為,沒有什么再值得害怕,因為經歷過糟糕的年代。如今在他的內心,自信就如鋼鐵,那是最牢固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