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斯特城和塞爾比奪魁共同點 強硬防守伺機反擊

防守與進攻,永遠是競技體育中永恒的一對矛盾。孰輕孰重,因人而異,因球隊而異,因戰術打法而異……不過對于新科英超冠軍萊斯特城及其忠實擁躉、剛剛在克魯斯堡世錦賽加冕的馬克·塞爾比而言,基于強硬防守伺機反手一擊,貫穿了這兩個冠軍誕生的整個過程。
首先查閱一下世錦賽決賽的技術統計,塞爾比比丁俊暉多贏了四局球,但是落實到每一局比賽,塞爾比的不少進攻指數甚至都要落后于對手,雙方均打出3桿50+、1桿60+和3桿70+,此外丁俊暉還打出3桿80+,而塞爾比多出一桿90+,至于單桿破百,丁俊暉則以3比2領先塞爾比。
這些數據從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么丁俊暉一旦上手,基本上能夠打出單桿高分,終結當局比賽,而塞爾比卻往往需要用“臭名昭著”的磨工,抵消丁俊暉進攻時的鋒芒。是否還記得第15局,塞爾比在落后24分且臺面僅剩粉球和黑球(13分)時 “蠻不講理”的強做斯諾克?是否還記得現場觀眾在經歷了近70分鐘的煎熬之后,當丁俊暉打進粉球時如釋重負的歡呼?就連“萊斯特小丑”自己也承認,自己在決賽中只打出了B級水平,但這樣實用主義的防守(無論是積極還是消極),從戰略上達到了預想中的效果。
再看看萊斯特城,主帥拉涅利是一位典型的意大利式教練,執教生涯一直信奉立足于防守和拼搶、少失誤、抓對手失誤打反擊的信條,但在進攻方面往往被斥為“被動教條”。然而在英式足球大開大闔的整體氛圍中,卻又效率奇高地將實用主義足球發揮到了極致,以一球優勢獲勝的比賽多達15場,讓對手進球數低于一球的場次更是達到22場。而在防守端,狐貍城的場均搶斷數達到21.8次,高于阿斯頓維拉和沃特福德的20.1次,場均攔截數達到23次,高于排名第二的利物浦(22.9)和熱刺(21.3),均高居英超第一!為這一數據貢獻最為杰出的當屬中場坎特,場均送出4.5次搶斷和4.2次攔截,占據了球隊防守數據的20%。
坎特就是萊斯特的一道鐵閘。(數據來源創冰DATA)
另外,萊斯特在進攻端的射門得分率也是其奪冠的一項重要支持性數據。圍繞著防守反擊戰術,狐貍城的射門得分率達到13.6%,比其最大的競爭對手托特納姆熱刺高出4.1個百分點。換言之,差不多每7次射門就能換來一個進球,就效率而言,接近于C羅(西甲聯賽每6.4次射門進一球)。
從觀賞性來說,無論是塞爾比還是萊斯特都要稍遜一籌,但對于這座城市而言,一天迎來兩個頂級賽事的冠軍,可謂雙喜臨門。如果上天給予再來一次的機會,相信“守出冠軍”,依然將是他們的不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