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拖垮梅西?談豪門富貴病和西蒙尼的命運交響曲

當周三巴薩被馬競淘汰出冠軍杯之后,媒體為恩里克總結了5條失敗的因素。其中一條就是對球員,尤其是對梅西,內馬爾和蘇亞雷斯的輪換不夠,以致造成了近幾場比賽體能奔潰和發(fā)揮水平下降。
其實,球隊和球星在決戰(zhàn)期到來后動力不足,早已是豪門容易患上的富貴病。因為在西甲只有巴薩皇馬兩家買得起大球星,而大投資后又不甘心把球星浪費在替補席上。由此一久,“球星是人而不是機器”成了不爭的現(xiàn)實。于是就有奎羅斯的皇馬“先甜后苦”,曾經一路順風殺得興起,卻由于缺乏后勁,2004年3月起在三線賽事全軍覆沒;也有上賽季安切洛蒂的“陰差陽錯”,能連勝23場卻因同樣原因而與三大獎杯無緣。
但要說認真給巴薩總結教訓,就有必要在“五條”后再補充兩條:一是制造不良氛圍的媒體難逃干系,二是恩里克搞輪休也要得法。
梅西和C羅是世界頭號球星,兩巨星間的個人擂臺也是西甲的一個看點。但媒體大肆渲染“兩大球星是否上場,他們自己才是真正主宰”,本身就給日后“悲劇”埋下了伏筆。去年2月兵敗皇家社會,輿論能把批評的矛頭直指恩里克,不就是不該把梅西閑置在替補席上嗎?雖然恩里克和梅西間的言歸于好,幫助巴薩贏得了該年度的三大獎杯,但媒體對恩里克的決策始終持機會主義態(tài)度。當不輪換時要他解釋理由,當輪換時又會提出為什么要輪換,如媒體曾多次質問內馬爾為何總是打不了全場。面對這樣的媒體,任何教練都容易無所適從。
當然,當恩里克決定我行我素,在上周對皇家社會采取輪換時,也必須在用人和布局上做到合理,也需要運氣的佐助——齊達內在上周對埃瓦爾時不也雪藏了大批主力嗎?皇馬贏了,齊達內的輪換變成了“必要”和“富有勇氣”。而巴薩輸給了皇家社會,正確執(zhí)行輪換政策,但首發(fā)不盡合理的恩里克,也就成了倒霉蛋。
萬幸的是馬競還不是豪門(馬競的投資為2億4千萬歐,而巴薩和皇馬分別為5億2千萬和5億8千萬),西蒙尼手下也沒有超級巨星,因此就不會與富貴病沾邊。數(shù)年來凡進入馬競的球員,上的第一課就是“球隊利益高于任何球員”。在這種整體意識的影響下,也為了不斷調試球隊(早先的前鋒托雷斯和新到的別托,科雷亞,最初都不夠首發(fā)標準),西蒙尼在賽季進行中不時進行輪換,卻從來沒有引來內部或外部(媒體)的反對意見。一人為大家,大家為一人的集體主義精神,更容易將馬競這批“平民球員”融匯在一起,并使之更富有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
巴薩和皇馬當先天條件良好,背后又有強大球迷群體支持,為取悅球迷而堅持追求攻勢足球、美麗足球,卻又因明星“上鏡太多”,為體能下降而苦惱。而與此同時,非豪門的馬競卻朝著屬于自己的方向和抱負而繼續(xù)努力著,那就是通過足球來詮釋人生。西蒙尼多次在新聞會上“誘導”說,“我想通過比賽來傳達比足球更深的意義,那就是讓每一個人堅信自己在生活中擁有的不同價值。馬競的實力還不能和巴薩皇馬相比,但憑借整體的團結奮斗,憑著堅韌不拔的精神,我們不放棄和豪門的競爭,馬競有志于攀登足壇的最高舞臺?!?/p>
上世紀90年代,皇馬和馬競都需要找一名后腰。當時的主席門多薩把目光鎖定在了更灑脫、更飄逸的雷東多身上,而足球形象屬于“比拉爾多派”的西蒙尼只能落戶于“次等級”的馬競?;蜀R這種“唯美主義”觀念至今仍使他耿耿于懷。就像貝多芬以創(chuàng)造《命運交響曲》來宣泄堅定勇敢、戰(zhàn)勝人間苦難而不向命運屈服的決心一般,西蒙尼正試圖以馬競的足球來展現(xiàn)自己對人生的理解:由于每個人(每家球會)成立背景和先天條件不同,各自對生活(足球)的意義究竟是享受還是奮斗,自然會有不同的選擇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