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術板:勝卡塔爾,是什么讓國足上下半場判若兩隊

最后一場中國隊2比0力克卡塔爾,并且依靠半個亞洲的朋友們幫忙最終出線,實在讓人激動。在對陣卡塔爾時,從上半場的表現低迷,到下半場兩球獲勝,中國隊究竟做了什么調整,而誰又是這場比賽的最大功臣?下面將從技戰術角度為大家詳解。
陣容:武磊單箭頭的4231
由于本場比賽卡塔爾大面積輪換,實力削弱很大。中國隊要做的就是努力把進攻做好。首發陣容照常排了個4231,后防線倒是沒什么問題,后腰位置上的兩個技術型中場蒿俊閔和黃博文能看出高指導增加控制主攻的思路。李學鵬出現在左前衛的位置,據隊員透露是為了防止對方右路進攻,所以上了兩個左邊后衛。張稀哲出現在前腰的位置上,希望能夠利用他的技術串聯前場進攻,武磊單箭頭看重的是他的前插能力。
實際是個4411體系
到場上發現整個球隊是個4411體系,甚至是一個442的陣型,看圖1。中場是平行站位,兩個后腰不會退得多深,兩個邊前衛也并不會過于靠前。站位靠前的是武磊和張稀哲兩人。由于兩個后腰前移,并且都有組織能力,張稀哲并不需要過多回撤拿球,而是更靠近武磊。
防守:就地反搶積極
由于是兩個技術型的后腰,這要求前場對面必須增加高位逼搶構筑起第一道防線,不要給后腰增加過多防守壓力。這一點上來說,上半場中國隊做得還比較好。圖2,就是一次前場的反搶。迅速將球破壞掉了,沒讓對手打起反擊。
進攻:被迫的長傳打身后
整個上半時的主要進攻套路踢著踢著就變成了長傳找兩個邊的身后,再給到中間來。要么就是直接長傳找武磊。雖然出現了一些機會,但是整體效率非常糟糕,站好位置的卡塔爾防線并不容易攻破。像圖3這樣的球,并沒有想著通過與姜寧和張稀哲的地面配合打進去,而是直接起腳找身后空當。結果武磊處在了越位位置。
原因
被迫打長傳首先是由攻轉守不好,中國隊在由攻轉守時速度上起不來,在反擊過程中完全不知道交給誰過度。經常像圖4這樣給到李學鵬腳下,整體進攻就變慢了或者是終結了。等人家落位后又沒機會,只能讓后腰或后衛一腳長傳打身后。
或者反擊就是直接不經過過度去找武磊,武磊愛前插,在反擊中一個人頂在最前面,導致陷入重圍,本方球員還沒有跟上去,這次反擊就結束了。我們看圖5,他一個人跑在前面,隊友跟不上來,跑著跑著就陷入對方包夾了。
另一個原因是張稀哲狀態成迷。張稀哲上半場作為前場核心,表現的確實不好。完全沒有把前場的進攻串聯起來,幾乎各個球員全是分散狀態。甚至由于他位置過于靠前,大家拿球也找不到他。這也連帶導致了姜寧的沉默。同時他在拿球時的一些處理也讓人感覺很打問題,比如圖6,明顯分到右邊趙明劍比較好。但是張稀哲最終給到了旁邊,還造成了丟球。據創冰DATA的數據看,整場比賽他一共傳球25腳,只有68%的成功率,對于4411里面串聯中場和前鋒的這個1,沒有太進入角色。
改變:于大寶登場激活進攻
下半場踢了幾分鐘,中國于大寶隊開始調整,于大寶替換姜寧上來。武磊此時被拉到了邊上,而于大寶踢到了中間。
于大寶上場后,對球隊帶來了立竿見影的變化。他在由攻轉守的時候,像圖7這樣,能在前面把球往邊上帶,同時把防守隊員倚住,再等待隊友跟上。這樣進攻就有了層次,一波波攻勢如潮水開始沖擊卡塔爾。
同時,由于邊后衛能夠上來,邊路開始有了像圖8這樣有了肋部的直塞進攻,而不是單純的長傳身后。從肋部插進去后,卡塔爾防線就亂了,最終中國隊連番進攻取得進球。
前腰蒿俊閔讓武磊更活躍
此后又用于海換下了張稀哲。場上位置又進行了變動。如圖9,于海踢到了后腰的位置上,而蒿俊閔頂到前腰。
武磊開始在左邊路變得更為活躍。首先是在前場中路有于大寶這個支點,武磊在邊路有了沖刺空間。像圖10這樣,武磊和于大寶打出撞墻配合,沖刺邊路,卡塔爾一個后衛非常難防。
同時,蒿俊閔踢到前腰后,徹底釋放了其進攻天賦。整個球隊幾乎摒棄掉了上半場的長傳打身后戰術,地面配合的也明顯增多,圖11是最后的進球助攻,這樣有想象力的助攻以及武磊這么心領神會的跑位,實乃國足之福。
圖12是這比賽蒿俊閔的持球熱點圖,踢了兩個位置的他覆蓋面積非常大,特別是下半場,因為于大寶的登場和他的前提,讓中國隊的進攻明顯好轉。可謂本場的MVP。
總結
1能贏下比賽,高洪波指導當立頭功。雖然首發陣容和打法存在一定問題,但是下半場及時糾錯,帶領中國隊打出了歷年來都不多見的一個高水平比賽。
2這支中國隊走過來一直缺乏核心的問題,在12強賽上應該讓蒿俊閔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
3武磊表現也非常棒,利用靈活與速度快的優勢,給卡塔爾后防帶來了非常大的壓力。他的特點鮮明,天賦也是中國球員里最高的,在戰術上更好的利用其特點,能夠讓中國隊能走得更遠。
4被佩蘭棄用的黃博文狠狠打臉,于大寶的福將屬性,還有馮瀟霆、張琳芃的穩健表現,總之這場比賽中國國隊的每一個人都是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