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直播中超談妥!每周六晚直播1場+20場機動

繼直播江蘇蘇寧VS山東魯能的中超比賽后,央視今天又直播了廣州恒大VS長春亞泰的中超比賽。懶熊體育獲得消息,在持久的談判后,央視與體奧動力終于達成了一致,直播中超。本賽季,央視將在每周六晚固定直播一場中超,另外還將機動選擇20場中超比賽進行直播。在中超這件事上,很多改變正在發生。
外界聲音嘈雜,但央視是否直播中超這一焦點事件并沒有大家想象得那樣復雜。懶熊體育從多方得到消息,央視和中超版權方體奧動力的協議已經簽訂,自3月12日開始,央視將在固定的每周六晚直播一場中超賽事,另外央視本賽季還會機動性地直播20場比賽。消息源提示,央視直播必須覆蓋各俱樂部主場賽事。
中超事件告一段落,不管談判的結果如何,雙方都站在了一個更高的緯度來博弈。最好的例子是,首輪比賽,盡管合同并未談妥,但央視直播了2016中超開幕式和江蘇蘇寧VS山東魯能的比賽,采取的是“擱置爭議,先播再說”。
央視在妥協。因為隨著視頻網站等新媒體的崛起,用戶已經向移動端轉移,這是全球性的趨勢,很多老牌的新聞媒體已經放棄紙質、電視等渠道向可以直接觸達用戶的新媒體傾斜——這是革命性的變化。
央視的地位和觀念正在發生變化
不過,央視畢竟特殊,在今天不少中國人的心目中,它仍然是一個符號與象征,來到北京的游客,除了參觀鳥巢、天安門外,央視的“大褲衩”也是神往之地。就在前段時間,國家領導人參觀央視還引發了一些討論與爭議。這或許是個信號,也使得央視在各方面都處于“特殊優勢”。
以往,央視在與中超、CBA這些本土賽事的談判中占盡優勢,可以用極低的價格拿下(甚至免費)。這都是因為播出渠道壟斷——再沒有比央視更優秀的平臺了。所以,過去很多賽事都受到央視封殺的“待遇”。
1994-1998年,中國足協與中央電視臺簽訂的甲A電視轉播合同中,每輪轉播1場甲A比賽,央視以每次2分鐘廣告時段作為回報,每年價格是56萬元。1999-2001年,CCTV共出資1100萬元,購買了3年中國78場甲A聯賽的全國獨家首播權。2001年,央視與中國足協的協議轉播價格并未透露,估計在14-16萬元之間。2003年,央視每場比賽的轉播費用定為16萬元,全年聯賽轉播費用總共為700萬元。
隨著市場開放,中超版權的價格逐年上漲,2002-2006賽季的中超聯賽轉播權已達1.5億元,2007-2011賽季稍有回落,但5年版權費用也達7000萬人民幣。2012年和2013年,困境中的中超每年版權費用僅為730萬元。2014年版權費回升至1000萬元。2015年,中超版權費用迎來爆發,單年價格在7000-8000萬元之間。2016-2020年,按照體奧動力5年80億的價格來估算,中超每年的版權費高達16億人民幣。
形式正在發生變化,中國正在進行一場轟轟烈烈的體育產業革命。這時候,誰都知道熱愛體育意味著什么。所以,我們不僅看到巨頭們熱火朝天地宣布自己布局體育,還看到像樂視體育這樣“蒙眼狂奔”的情況。這就是中國商業的特殊性,你得敏銳地抓住諸多空白,然后證明你的勇氣與魄力——很多奇跡就誕生了,中國很多商業神話屢屢這樣上演。
在這個變化的浪潮中,央視當然也在變。他們去年開始直播了封殺長達12年之久的英超,將其解禁并奉獻給觀眾。還有,就在去年爭奪中超版權時,央視旗下的中視體育闊綽地開出了40億元的報價,盡管跟體奧動力的80億元差距很大,但已經看到央視對體育產業變化做出的一個積極反應。
同樣,在這次央視跟體奧動力談判過程中,據消息人士對懶熊體育稱,央視上來希望仍按慣例隨意挑選比賽播出,而體奧動力方面希望引導利于傳播新格局形成的模式的轉變,所以對此“不無惡意”地回應了一個過億元的“天價”。
價格之外,懶熊體育了解到,體奧動力方面堅持央視轉播必須覆蓋所有俱樂部的主場,因為這有利于中小俱樂部的主場運營,同時對均衡呈現中超聯賽的全貌有利,央視對此表現了出了頗有大局觀的理解和接受。
現在,談判結束,直播開始,一場真正關于中超的“大戰”開始了。
80億的穹頂之下,大家都要有耐心
80億,這個帶有強烈刺痛的數字正被行業屢屢提起,這個遠遠超出想象的數字很少有人去關注背后的邏輯。我們看到更多的是:80億了,場地還是爛菜地、80億了,俱樂部媒體接待還是這樣差、80億了,青少年培訓體系還那么差……
諸如此種,甚至是憤怒。不過,對于剛誕生的體育產業來說,當過于兇猛的資本到來時,我們也用不著害怕,它對這個行業的改變與貢獻一定是不可替代的,當年的教育、房地產、互聯網都是如此——“自然生成”在中國基本是個奢望。
所以,當提起“80億”等資本時,有些是屬于資本的職責,那么它必須承擔;但有些是屬于政府、媒體、贊助商、球迷等的職責,這些人也必須承擔。中國體育產業剛剛誕生,中國足球過于落后,這些在商業史上都不可能有任何分量的元素,從現在開始改變了。那么,我們得有點耐心。
換句話說,作為本土聯賽的中超,在80億的刺激與帶動下,如果還不能做出一些事,甚至是回到原點,這對整個行業都不是好事。所以,這次中超版權談判時,體奧動力與央視都有壓力,他們都知道焦點在他們那,支持、反對、口水、吐槽……但他們這次都站在更高緯度來看待當下的中超,“擱置爭議”,完成共贏。
不僅是央視與體奧動力,各個俱樂部、媒體、球迷同樣如此。因為只有每個人都積極參與其中,這個產業才有可能做大。
當然,我們也看到了在籃球領域姚明的嘗試與探索,他及背后的CBA俱樂部在進行改革。但不管結果如何,這都將被記錄在未來的體育商業史上。
所以,我們看到不管是姚明還是體奧動力的董事長李義東,他們都在或多或少進行著變革。或許,沒有人理解并體會他們的處境。
“在江河凍結的地方,道路開始流動?!痹谝粋€發布會上,李義東借用北島的詩這樣形容自己。
中超需要怎樣的一個體奧動力?
李義東,這個上海男人話不多,喜歡詩歌,或許,很多人誤以為他是一個“文人”。但他卻是一個商業邏輯很強的商人。在過去也很有人知道他,因為他很少接受媒體采訪,理由是“大部分人不理解他”。
但在過去半年多,他的名字與“80億”頻頻出現在媒體上——他已經很難再像過去那樣刻意躲藏了。
比如說,他及體奧動力與樂視體育的打包價格高達27億元;比如說,他們將中超遠遠銷售到世界各地:包括未來的德國、捷克等。
此外,在一次飯局上,李義東還向懶熊體育透露,要拿下CBA。他甚至說,要讓大家都知道他來搶CBA。說這個時,李義東有些認真,表情非常嚴肅。
不僅是CBA,這家公司還會涉足更多的體育項目。李義東將未來的體奧動力定義成電通或IMG。電通,這個世界傳播集團巨頭以及IMG的制作與銷售網絡正成為這家公司的下一個目標。
這一切的第一步可能就是中超。在這個新市場,體奧動力的氣質與打法有些“破壞式創新”,它會破壞原有的體系、規則、玩法,然后建立新系統。這也是為什么那么多反對中超80億元的原因之一。所以,體奧動力自己也得足夠睿智與聰明,尤其是要籠絡住那些利益至上的合作方等,只有方向統一才談得上改革。不然,挑戰同樣巨大。
挑戰還不止如此,在沒有經歷“自然生長”的體育產業,各種風險與壓力將隨時襲來。幸好,李義東還是個“詩人”,他懂得如何在刀光劍影的商界釋放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