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球衣胸前背后都是廣告 為何不印球員名字?

在足球界有這樣一句心靈雞湯——“球衣胸前的名字遠比背后的名字更重要”,這句話的意思是,球隊的榮譽(胸前的隊名)要高過個人榮譽(背后的球員名)。
然而,這句話在中超比賽中并沒有什么雞湯藥性,因為在咱們這兒,胸前是廣告,背后,還是廣告。
有球衣廣告是好事,但不該因此不印名字
當然,作為一直為足球商業化叫好的圈哥,還要公道的說一句,球衣廣告能賣出去絕對是一件好事,這說明咱們的聯賽有人買賬,總好過想做廣告無人問津。歐洲球隊的胸前廣告,像曼聯的Vodafone和阿森納的O2,都成了經典隊服的一部分。就連一直不引進球衣廣告的NBA,也在盤算著給隊服增加廣告了。
然而,背后原本應該寫名字的地方也是廣告,給咱們的中超帶來了不少負面影響。
不印名字帶來諸多弊端
1.觀賽困難
首先一個,不寫球員名字就不容易分清球員,給球迷設置了觀賽門檻。豪門球隊倒罷了,像恒大全隊大家都能認個七七八八,但是對于平民球隊,球迷看他們比賽就比較累,總得去翻大名單查名字。
而且,有時候還會造成混淆……有些球隊,像恒大啊力帆啊,背后是廣告倒無所謂,畢竟背后這兩個名字一看就是廣告
然而有一些隊服后面的名字,則是經典的韓喬生老師的“夏普”級別的,會對球迷帶來不小的認知障礙,例如下面建業這“科曉恩”兄弟。
換韓喬生老師解說這場的話,大概會說:
4號球員科曉恩分球,傳給了10號隊員,10號隊員也叫科曉恩,他們可能是兄弟。足壇活躍著很多兄弟,比如荷蘭的德波爾兄弟。
好球,這個球傳給9號傳得非常好。 咦,9號怎么也叫科曉恩。可能是這樣的,外國球員印在球衣上的只是姓,這些球員都姓科曉恩,就像韓國有很多球員都姓樸。
漂亮, 10號連過兩名隊員,破門得分,10號是——科曉恩(停頓好大一會)對不起,觀眾朋友,科曉恩是印在球衣上贊助商的名字。
2. 影響球衣銷量
眾所周知,球衣銷售原本應該是職業俱樂部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也是職業足球市場開發重要的組成部分。運動裝備提供商贊助俱樂部,除了可以獲得廣告效應之外,球衣銷售的提成也是他們看重的蛋糕之一。
舉個栗子,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去年剛剛以10年7.5億英鎊天價贊助英超豪門曼聯的阿迪達斯,在他們合作的第一年就嘗到了甜頭——曼聯新球衣銷量上漲,阿迪將會分享到不低于7450萬英鎊的銷售收入。
反觀咱們的中超,贊助商的來頭也不小——耐克09年以10年2億美元抄底了中超隊服及裝備的贊助權。但中超+耐克,一直沒能帶來球衣銷量的提高。這其中,既有俱樂部商業開發不力的鍋,也有耐克不重視中超導致設計一般的鍋。不過圈哥私以為,中超隊服上沒有球員的名字,對于隊服銷售的影響也不可忽視。
常玩FM的朋友可能知道,一旦簽入了大牌球員,球衣的銷量會大幅度上升。特謝拉、拉米雷斯、熱爾維尼奧、瓜林、拉維奇……現在的中超并不缺乏大牌,但卻沒有利用好這大牌效應,去做好球員形象的包裝和相關的商業開發。
你問為啥不印名字?我可以回答你一句無可奉告
既然不印名字有這么多壞處,那為啥咱們就是一直堅持不作為呢?
要說明的是,這并不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工序。相信大家如果愛踢球的話,多多少少也買過一些隊服,一般我們都會花一些錢印上球星或是自己的名字。而且,看看下面這個精巧的設計,足以說明耐克的設計師們絕不是怕麻煩……
那還有什么深層次的原因呢?圈哥咨詢了幾位在球隊和耐克工作的朋友,他們也說不出所以然來。網上倒是能查到五花八門各種各樣的原因,但都不足以解釋,為何這樣一個不專業的行為,能夠被堅持了這么多年……
咱們稍微理性分析下,既然整個中超聯賽都不印背號,說明這很可能是中超公司整體的規定。而這規定導致的結果就是,中超的球衣背后就是不印球員名字!想要印名字?這么有能耐,你怎么不踢亞冠去呀!踢亞冠的時候就能印名字啦!
明天的明天,你會“以我之名,冠你之袍”嗎?
既然如此,咱們也不用更多糾纏在為何不印名字了。隨著80億中超時代大幕的開啟,飆升的不只有轉會費,中超的轉播技術在革新,引進了裁判噴霧和計時器,上座率和收視率都有提高,中超的方方面面都朝著職業化的方向邁進。
因此,我們寧愿相信,盡管現在中超還沒在球衣上印名字,但這只是前進路上的一個小插曲。在明天的明天,類似的不專業會越來越少,終有一日我們能夠收獲一個足夠職業的、能夠穩定運轉的聯賽。
到那時候,我也愿意去做一名足夠職業的球迷——買比賽門票,買看球會員,買正版帶名字和號碼的隊服,用行動來為家鄉球隊添磚加瓦。
最后再來暢想一下吧,在那樣的一個聯賽里,我們期待看到怎樣的背號呢?圈哥來給大家拋個磚,像CBA那樣,在國內聯賽搞全中文的背號(亞冠還是英文版吧),感覺還是挺酷。
比如像這樣
還有這樣
怎么樣,期待那樣一份中國足球的饕餮盛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