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強:長期穩定發展足球 只靠花錢萬萬不行!

在每年一月的轉會冬窗開啟時,德勤會計師事務所公布歐洲俱樂部收入排行榜,既符合時效背景,又是對過往一年歐洲豪門由收入轉化的購買力,做一番及時比較。
這是收入排行的榜單,在解讀這個榜單的同時,和中國足球相關的各種熱門新聞,則全是買買買——江蘇蘇寧、北京國安樂視、河北華夏幸福以及中甲的天津權健,這還不包括似乎在隱忍不發的班霸廣州恒大淘寶。只是和歐洲豪門比較的是收入不同,中超俱樂部,比拼的是投入——收入多少,在中超此刻的語境里,只有80億轉播收入,其余的既沒人關心,也沒有太多相關行業信息,似乎此刻不暴燒錢,就跟不上中超的潮流。
或許在很多行業里,有錢就是大爺。足球卻未必如此,有錢當然有更強的購買力,可有錢只是充分條件,識規矩、守秩序、重規則,并且對成熟足球環境和文化,表示出足夠的尊敬和謙虛態度,才可能將投資更好地轉化成發展機會,才不至于讓中國足球被嘲弄為財大氣粗、橫行無忌的暴發戶游戲。
中超俱樂部買空巴甲的說法,尚未遭致太多負面,巴西本來就是世界第一大足球出口國,拉美媒體有分析認為中超俱樂部高價買諸如巴甲MVP等巴西邊緣國腳,付出比歐洲俱樂部更高成本,實屬正常。畢竟中超是新起聯賽,這些國腳來到中超,未來國家隊機會,因為傳播、曝光度和地域距離遙遠等因素,肯定會受到影響。因為中國廠商在歐洲足球市場上的一系列“離奇”行徑,中國足球的形象更加負面——
贊助了葡萄牙二級聯賽葡甲的雷曼光電,最近要求葡甲聯賽各俱樂部必須給十名中國球員提供上場機會,在當地引發嘩然一片。根據報道,葡萄牙職業球員工會,甚至對此提出抗議,認為贊助商的商業投入,沒理由因此壓制葡萄牙當地球員的工作機會。雷曼光電的初衷,當然是利用贊助投入,“借雞下蛋”,看看通過葡萄牙二級聯賽,能否給更多中國球員在歐洲職業聯賽真刀真槍的實戰鍛煉機會,然而這樣的要求,原則上不是贊助商和聯賽管理方之間能夠達成的--除非聯賽管理方和相關俱樂部已經事先協商成熟。即便如此,當地球員工會表示的抗議,也在情在理。更何況,從國際足聯以及歐足聯,對各地區聯賽如何使用外援,都有明確規定,原則就是為了保護本土球員的工作機會。
中國廠商雷曼光電冠名葡甲,要求每輪至少10名中國球員首發
有錢可以展示自己的品牌肌肉,可以肆意曝光,可贊助商不能任意改變當地聯賽的游戲規則。雷曼光電的新聞,對中國足球沒有任何幫助,也不可能實現。這是不識規矩的結果。
荷蘭海牙俱樂部的故事則不同,俱樂部被中國公司合力萬盛收購,也一度激起了當地球迷中興俱樂部的熱望。但收購完成一年后,先是BBC廣博國際臺報道說海牙拖欠了許多費用,又有包括《紐約時報》等媒體連篇累牘的負面報道,高洪波前去擔任助理教練,被描述成隨時可能取代主教練,合力萬盛的老板王輝一段時間沒有出現在現場,也被當地球迷指責放大話不兌現,而現實是高洪波已經再度拿起了中國隊的教鞭。
海牙的狀況到底有多糟糕?不同荷蘭媒體報道的內容不同,王輝的說明指責許多負面報道是空穴來風。值得一提的是,這種負面,和中國投資人不在當地定居,和當地媒體及球迷組織關系疏淡相關。這是忽略當地足球秩序的狀況。
至于張呈棟以及更早張稀哲的歐洲職業旅行,完全成為了贊助商花錢買加盟機會的負面。“他們能力根本達不到加盟俱樂部的要求,贊助商或者投資人,也只能將他們送去歐洲,如何在歐洲立足,靠的是他們自己的能力”,長年報道亞洲足球的約翰·杜爾頓說,“這樣的球員去歐洲,反倒損害了中國球員的聲望,未來歐洲俱樂部哪怕想引進中國球員,都會更加謹慎”。
用錢可以買下廣告牌,可以買下俱樂部,但買來的上場機會,倘若球員能力不達標,誰都不會答應。資本在職業足球界,可以在董事會、談判桌上稱大爺,競技場上,卻容不得濫竽充數。張呈棟不說,張稀哲或許是具備征戰歐洲能力的,可惜他去到的是一個德甲前列的俱樂部。拔苗助長,不就是不重規則。
中超俱樂部購買外援的投入,已經達到了瘋狂地步,2016年冬窗,中超肯定是世界第一燒錢聯賽,英超都不能相比。誰也不能預測,這樣瘋狂的投入,能延續多久,假若只是一時瘋狂,那么野火燒過,只會留下斷垣殘壁。而投資歐洲乃至海外其他地區的足球產業,肯定是要為中國足球尋找到一些國際化解決方案,這種投資和尋找的過程,首先需要學習的謙虛態度,而不是有錢就氣粗的大爺派頭。
這世界上最不缺的,可能就是錢。職業足球沒錢不行,發展足球,只靠花錢,萬萬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