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指導開動欲望號街車 騎士勝馬刺終于吃下定心丸

今天我在北京電視臺解說了騎士和馬刺這場比賽。中場休息時,我說今天的騎士讓我想起一部好萊塢經典名片,由馬龍·白蘭度和費雯麗主演的《欲望號街車》。
好多人都沒聽說過這個片子,也不了解馬龍·白蘭度和費雯麗,也難怪,現在很多人連蔣雯麗是誰都不知道了。《欲望號街車》是1951年的電影,在1952年的奧斯卡上,本片獲得12項提名,并奪得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藝術指導等四項大獎。
好吧,其實這些都不重要,騎士的比賽跟這部電影也沒半毛錢的內在聯系,跟騎士目前狀況相配的,就只有電影的名字,或者說是其中的兩個關鍵字:欲望、列車。
和馬刺的比賽,騎士顯然是取勝欲望更強烈的一邊。主場作戰,剛剛換帥,狀態上升,這些還都只是表象。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此戰之前,騎士本賽季對陣強隊尚無勝績:他們輸給勇士兩場,其中包括直接導致布拉特下課的那場慘敗;他們在客場輸給了馬刺,雖然僅僅輸了5分,而且馬刺上一次主場失利也是拜他們所賜;此外,詹姆斯眼中的東部第二強隊公牛也已經贏了他們兩次,第一次是賽季揭幕戰,第二次是泰倫·盧的主帥處子秀。如果主場再贏不下馬刺,騎士對陣精英球隊的戰績就是0勝6負,而且他們常規賽再也沒有面對西部兩強的機會,總決賽不論對誰,都難免會有心理上的劣勢。他們迫切地需要一場宣言性的勝利,去告訴全世界,也告訴自己,騎士擁有總冠軍的實力和氣場。
馬刺的心態,相對來說比較輕松。雖然他們也剛在奧克蘭輸了30分,但緊接著以31分的優勢擊潰火箭,已經讓這支成熟的球隊恢復了自信和自如。因此在抵達克利夫蘭之后,馬刺全隊應斯派克·李之邀,觀看了這位名導的新作。
兩強相遇,取勝欲望的差別往往是決定性的。開場之后,騎士便表現出了“這場比賽我們要定了”的態勢。他們是更有侵略性的一方,是籃板球爭奪更兇猛的一方,是更有能量的一方,絲毫看不出背靠背第二場的疲累。
看了前半節,人們就不禁感嘆,騎士打得真快啊!馬刺的任何一次失誤和誤攻,都會付出慘重的代價,即便馬刺打成,騎士也屢屢在8秒之內完成進攻。
這正是泰倫·盧上任后給騎士帶來的第一個變化:節奏。布拉特時代的騎士,讓人很不理解的一點就是:他們為什么打得這么慢?從整個賽季的數據看,騎士是全聯盟速度第三慢的球隊,僅比爵士和熱火快。自詹姆斯的熱火時代開始,我們就知道他們最擅長的是什么:建立在成功防守基礎上的快速反擊,開闊場地(open court)中的處理球。即便詹姆斯年歲增長,但他還是擁有火車頭一般的沖擊力,再加上身邊的歐文、J.R.史密斯、香珀特,不打快速進攻,簡直暴殄天物。
泰倫·盧上任的第一天,便開始強調推節奏,結果就是,在被公牛擊敗后,騎士四場比賽的得分分別是114、115、114和117,此間進攻效率(每百回合得分)121.4,高居聯盟第一。當詹姆斯、歐文全力提速,再加上這場比賽必勝的信念,騎士的胯下已經不再是駿馬,而是火光熊熊的烈焰戰車。
盧指導曾經發表過一個上任演說,對于自己將給球隊帶來的變化,他強調了三點:第一,推節奏,第二,增加輪換(也是為了推節奏,畢竟打得快需要體能保證),第三,增加拉夫的進攻比重。全明星替補陣容揭曉后,盧指導第一時間站出來為拉夫鳴不平,上一場打活塞,拉夫得到了自11月23日以來的最高分,和馬刺的比賽,也是拉夫揮出了第一拳。
如何平衡三巨頭的角色,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對任何教練來說都是不小的難題。盧指導的思路就是:開場后詹姆斯擔任playmaker和facilitator,實際上就是球隊的控球后衛、場上教練,負責給隊友創造機會,隊友攻開了他就傳,隊友打不開他再攻;拉夫作為大個投手,開場后多給他制造出手機會,一方面充分利用他的投籃技術,另一方面也便于為隊友制造進攻空間;歐文是全職攻擊手,任何時候都有開火權。秉承著這樣的思路,我們就看到了一支輪流接管比賽的騎士。與馬刺的比賽,拉夫率先出拳,第一節便奪下比賽的主導權;第三節,馬刺稍稍起勢,詹姆斯便大發神威,一節轟下16分;第四節,皇帝輪休,對手也進入相對較弱的輪換組合,歐文成了攻擊箭頭,不斷用突破殺傷對手,奠定最終的勝局。
當然,以上說的一切,都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那就是騎士三軍用命,所有球員都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比賽之中。從球員的比賽語言和肢體語言可以看出,泰倫·盧深得人心。這當然有可能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也可能是將帥還處于蜜月期,但至少從目前看來,騎士換帥起到了換刀的作用,他們也贏得了換帥后所有常規賽中最重要的一場。擊敗馬刺,他們吃下了一顆定心丸,拔掉了心里邊的那根刺:“我們是能和頂尖球隊掰手腕的,我們不但贏了馬刺,而且贏了14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