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青少年比賽成泥地足球?寒潮突襲是罪魁禍首

一場“霸王級”的寒潮南襲,令南方百姓感受到了“嚴冬”的滋味,正在梧州及北海參加冬訓的青少年球員更是感受到了刺骨的寒意。此前,一組青少年球員在梧州基地泥濘的場地上進行比賽的照片通過網絡傳播后,引起諸人震撼與憤慨。正因為此,在結束多哈的奧預賽采訪后,記者直接來到實地,希望能夠更清楚地了解真實的情況。坦率地說,照片上的情況確實存在,但并非事實的全部。
極端天氣讓人措手不及
就在奧預賽國奧隊以1比3輸給敘利亞隊后,遠在多哈的記者收到了朋友發來的照片,就是后來在網絡上廣為流傳的小球員們在泥地上比賽的照片。由于國奧基本確定無緣里約奧運會,再加上看到這樣的照片,許多球迷憤怒異常。為了一探究竟,在國奧隊最終被淘汰回國后,記者決定前往梧州、北海去看看。
這已不是記者第一次在冬季來到廣西觀看全國青少年比賽,但這一次過來,第一個反應就是“好冷?。 币晃灰呀浤杲?0的梧州基地老員工告訴記者,“我都已經快退休了,這次是我這輩子第二次見到在梧州下雪!”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關于南方寒潮的報道屢見不鮮,廣州甚至出現了67年以來的第一場雪,南方很多地區的最低氣溫都跌破了歷史極值,這是誰也未曾預料到的。就在北海,當記者一大早來到北航學院觀看北京東城與四川德陽隊的比賽時,發現賽前檢查小球員的服裝時,已不再像以往那么嚴。因為很多球隊事先都沒有料到廣西會出現如此寒冷的天氣,在裝備方面也就沒有想過要帶長袖比賽服,因此,不少球員在短袖里面再穿上一件長袖。雖然顏色不統一,但從球員保暖的角度考慮,也就沒有再要求全隊必須統一。而在中場休息時,周圍人不斷招呼著已經凍得發抖的小球員將厚衣服穿上。
恰恰是因為天氣寒冷,組委會不得不提前中斷了比賽,致使這些年來全國青少年錦標賽三個年齡段隊伍第一次沒有決出冠軍。錦標賽結束后,買到高鐵票的球隊都提前改簽返回原駐地;而預訂了機票的,則因為改簽費用更高,依然滯留在北海或梧州。
當網絡上流傳著小球員們不得不在泥地上進行比賽時,先不說仍有球隊是在情況尚可的場地上進行比賽,又有多少人來到實地,了解更為真實與全面的情況呢?
泥地比賽源自幸福煩惱
實際上,泥地比賽的背后,還有不為人所知的原因,那就是青少年隊伍數量的增加以及中國足協青少部“讓路”女足隊伍的情況。
前些年,因為中國足球不景氣,隊伍數量不斷萎縮,可供青少年球員使用的基地也都另改為他用。放眼全國,可同時供二三十支球隊使用的冬訓基地,只有北海與梧州這兩個老基地。而女足方面,則只有在廣東的英德基地和名將基地。但今年出現了一個新的情況,接納女足的英德基地從去年底開始全面翻修,無法接納女足隊伍的冬訓,足協女子部與青少部協商后,同意將女足安排在北海基地進行冬訓。
于是,往年一般都是一個基地一個年齡段的隊伍,今年在梧州基地安排了U13(2003年齡段)、U14(2002年齡段)兩個年齡段的隊伍,光這兩個年齡段隊伍就有53支,接近1400名運動員。基地內根本就住不下,只能安排幾支隊伍去基地外的賓館下榻。而在北海,足協將擁有16片場地的海浪基地全部都讓出來,供女子部安排U18隊伍的冬訓;而把U15(2001年齡段)的42支隊伍全部都安排到了只有9塊場地的富港基地(注:實際為44支隊伍,因2支隊伍資格不符而未被允許參賽。)。同樣是因為基地內住不下如此多的隊伍,組委會也只能安排部分隊伍下榻不同的賓館。
某種程度上,今年出現這種情況,可以說是“幸?!睅淼摹盁馈薄W罱鼛啄觌S著足球熱的升溫,從事專業足球的隊伍和數量較之以往呈明顯增加。四年前,當記者造訪梧州、北海基地時,當時國內97年齡段的隊伍數量為36支,因為97年齡段屬于2017年全運會及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適齡隊伍,各個地方都很重視。而如今,正在北海參加冬訓的U15(2001年齡段)隊伍數量為42支,再加上因為資格不符合而沒讓參賽的寧夏隊與沈陽隊,實際隊伍數量是44支,較之四年前增加了8支。需要說明的是,寧夏隊與沈陽隊資格不符,不是骨齡沒有通過,而是中國足協實施單年齡段組隊后,規定該年齡段隊伍只允許有4名2002年出生的球員,但這兩隊超過了4人,除去超出的球員,又達不到規定的18人參賽最少標準,因而沒有讓參賽。
隊伍數量增加,意味著比賽場次增加,場地的使用頻率顯然也超過了往年。再加上極端天氣,于是,出現在泥濘地里比賽的情況。實際上,在極端天氣出現之后,不管是足協還是梧州或北海當地政府部門,都很重視場地情況。恰恰是在當地市政府出面協調之下,當地很多學校打開大門,將自己的場地拿出來給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少年球員所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