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職業棋手收入 源自于女子圍甲聯賽

中國女子棋手在2013年女子圍甲聯賽誕生前嚴格意義上說并無“職業棋手”,有的也只是擁有專業段位的棋手,因為此前尚無女棋手能從職業比賽中獲得穩定收入,從而不用擔心改行或者流失。
衡量一個行業是否職業化,其標準是從業者能否從職業比賽中獲得穩定收入,日本女子棋界雖無聯賽,但多年來日本女流本因坊、女流名人和女流棋圣戰如期舉行,棋手們能從中獲得穩定的對局費與獎金,加上日本女棋手可以參加任何一項頭銜戰,所以,她們是職業棋手。
中國女子圍甲聯賽誕生前,沒有一位女棋手能從職業比賽中獲得穩定收入,僅有的頭銜戰建橋杯冠軍獎金不菲,但唯此一項而已。絕大多數女棋手還必須通過教棋、講棋等方式獲取收入來源。
2013年女子圍甲聯賽的問世,是中國女子職業圍棋里程碑式事件。從最初的八隊參賽擴軍到十支隊,每隊2人,加上替補,至少有30名職業棋手可以從這項比賽中獲得穩定收入。聯賽推出之初,每隊女棋手月工資3000元左右,每盤贏棋獎金3000元-5000元,經過兩年推進,有的女棋手月工資和每盤贏棋獎金已經超過7000元,甚至有的升班馬為吸引有實力的女棋手加入,開出了月工資和每盤贏棋獎金“雙萬”的價碼。
工資和獎金的提升,意味著女子圍甲聯賽的升值。連續三年奪冠的天域生態江蘇隊中的雙姝於之瑩五段和王晨星五段從聯賽中獲得的收入接近30萬元,這已是男子圍甲聯賽的平均年收入了。即使是13歲的湘妹子周泓余初段,自從成為女子圍甲隊主力選手后,其收入已不亞于普通公司白領。
在不久的將來,女子圍甲聯賽如能擴軍和放開外援市場,女棋手們的收入非但不會收到沖擊,而是會水漲船高。正如圍甲聯賽韓國外援的高價運行無形中也抬高了時越九段、柯潔九段等實力派棋手的獎金標準一樣,有外來因素刺激的市場整體品位和含金量勢必都會隨之提高。
不僅如此,女子圍甲聯賽每年18輪真刀真槍的對局為提高女棋手的整體水平功不可沒。前兩年女子圍甲聯賽,天域生態江蘇隊一枝獨秀,難有敗績,但2015賽季卻一直未能領跑群芳,前六輪過罷,於之瑩和王晨星的戰績均為4勝2負,江蘇隊3勝2平1勝。是江蘇隊變弱了嗎?顯然不是,是其他隊變強了。
芮乃偉九段曾被視作是上海北極絨隊的定海神針,年過50歲的她在女子圍甲賽場依然是一把利刃,2013、2014女子圍甲賽季,她的戰績均為12勝2負,勝率高達86%,但在2015賽季,芮乃偉8勝10負,第一次勝率未能過半。她說:“排名靠后、實力較弱的隊幾位棋手實力明顯偏弱,但經過兩年女子圍甲聯賽歷練后,女子圍棋中堅層實力明顯變強、變厚,已經形成一道厚勢。”
女子圍甲聯賽做大之時,亦為中國女子圍棋真正強大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