霾與不霾中網就在那里 假日經濟這張牌打的真好

納達爾兩盤擊敗中國球員吳迪、晉級中網第二輪之后,照例,他在發布會被人問道:“空氣污染成這樣的天氣,你打球啥感覺?”
“……咳咳咳咳咳!”納達爾將答未答,一陣突如其來的咳嗽聲就引發了全場瞠目,繼而哄堂大笑。西班牙人趕緊找補:“哎哎!我這可不是因為空氣原因啊!講真的,這不是什么新鮮事,我還覺得今年的空氣條件比往年更好了呢!”
西班牙天王人稱“一根筋”,說話實誠,他的看法自有道理。但北京連續幾天的嚴重污染也不是新聞,而且還是這個季節的中網常客,更毫不意外的引發了對那些退賽球員、輸球球員真實原因的聯想。而本屆中網,退賽和過早出局的大小球星也是太多!
開賽前,女單兩大臺柱小威廉姆斯和莎拉波娃就先后退賽,還搭上一個阿扎倫卡。開賽后,晉升為頭號種子的哈勒普因傷退賽,小美女布沙爾居然因為“眩暈”退賽,要說是美網落下的腦震蕩后遺癥,這后遺癥未免有些可怕!
然而更“可怕”的是,男單首輪輸球的法國名將特松加,在輸球前叫來了理療師,原因居然也是“眩暈”!克里贊更是直接把自己輸球的矛頭指向了空氣質量……講真,空氣污染和球員輸球之間的因果關系是否科學,沒有那么容易論證清楚——那些贏球的人難道是百毒不侵的鐵肺?
由于職業網球的特性,四大滿貫結束后的賽事總有些先天不足。臨近賽季末,球員精神和身體可謂雙重疲憊,自有中網以來,大家也就年年操心著“那誰誰誰不會不來吧”,或者是“那誰誰誰不會出工不出力吧”……操心來操心去,11年過去了,即便今天大家還在操心,本年度中網的頭三天,依舊有近三萬觀眾入場;中網的主贊助商今年更是實現了滿員!
無論有霾,還是缺星,都未能降低中網的熱度,當然有其內在的原因。
自從2009年升級后,中網就把“假日經濟”這張牌打得很好。總有人問,為什么中網現場總有其他領域的明星前來“跨界”?不喜歡的人自然覺得此舉偏離網球的焦點。但是,從賽事營銷的角度講,這是在為中網這個“品牌”增加體育之外的話題性,盡量吸引更多不見得關注網球的人們在悠閑的“黃金周”里把到中網來看球當成一種選項——就算不看球,也看看鄧超嘛!
從另一層面來說,中網已經是一個運行到第12個年頭的賽事,升級之后也運行到第7年了!由于趕上了中國網球的“黃金時代”,坐擁“李娜效應”的加成,這么多年下來,中網這樣的中國頂級職業網球賽事開始形成了自己的固定觀眾群,培養出了市場的消費習慣,換句話說,有“傳統”了。對觀眾來說,就算不看球,來玩玩也好嘛!
在國務院46號令出臺之后,中國體育產業已經有了清晰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到2025年,達到5萬億人民幣的規模。而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各種資本大鱷在投資體育產業上大顯神通。無論是萬達集團全資入主體育營銷巨頭盈方公司,還是體奧動力5年80億拿下中超聯賽媒體版權,都是通天手筆!盡管這些作為難免引發人們的爭議,但他們無疑營造出了一個投資體育產業的熱潮。而在這個過程中,作為體育產業的末端產品,中網這個成熟的品牌自然會特別吸引贊助商青睞。無論你怎樣質疑,中網在這樣的大環境中受益,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一個真正成功的職業體育賽事,既需要球星,也不能完全依賴球星,而中國的職業網球賽事正在慢慢走出一條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