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猛:火拼≠一個人搶分 中國青少年不要太自我

打球要學會如何競爭,如何分享,而不是單打獨斗,一個人胯下運球20次。(圖文無關)
羅斯說,在美國,打球的青少年都非常強硬,就像鷹那樣,而中國青少年這方面稍遜一籌,另外中國的孩子們,在這個年齡階段打球有些太愛張揚自我。
和羅斯有同樣觀點的,還有我和德文·威廉姆斯。
很多人不知道德文的故事。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說過傳說中的一萬小時理論。德文是一個把一萬小時理論用在籃球訓練上的人,他帶著幾名球員訓練、拍視頻,上傳到網上,他的故事開始被人知道。過去兩年,每年夏天他都會被阿迪達斯邀請到中國,幫助中國球員訓練,在這過程中,德文看到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很多有關籃球的誤解。
德文告訴我,很多人以為我們的比賽名字叫火拼,還是在室外場,于是就應該是街頭的。他們理解中的街頭籃球是花哨的運球,不??柘拢瑧蛩7朗厝?,我們不止一次看到一個球員連續(xù)胯下運球二十次,而隊友已經在沒防守的情況下站了半天。
他問我:“為什么會這樣?”
沒有哪個答案能夠解答全部問題,可有一點我確認,他遇到的這些籃球愛好者在成長過程中,并沒有得到過真正的、正確的籃球教育。我告訴德文,“因為沒有人教他們。”
很多人,包括我,最開始接觸籃球是從電視里,我們愛看NBA超級巨星的表演,這成為大部分人籃球知識和理解的唯一來源。很少有人在成長的過程之中有機會學習籃球基礎,真正花時間去運球、傳球、投籃,把所有基礎的事情做好。
德文本想尋找到他們之中最努力、最有態(tài)度的球員,組成兩支球隊,可他們之中很多人并不會打真正的籃球,所以德文很失望。
我告訴德文,我理解他的失望,可你沒法把責任歸咎于他們,就像你沒法沖著一個開始學步的孩子生氣,他們也不想摔倒。
德文問我:“那該怎么辦?”
我告訴他,也許有兩種方法。一,來自政府的力量有可能最徹底的帶來改變。真正把體育教育納入教育系統(tǒng)之中,讓年輕人在成長的過程之中有機會接受真正正確的籃球教育。
可這只是期盼,遠超過我們的控制范圍。咱們是普通人,能做的是第二點。
二,每一個人都努力做得更好一些。德文是一個訓練師,你和阿迪達斯合作,試圖利用更多途徑傳遞你了解的籃球知識,當然,你剛剛27歲,還有很多不知道的事情,你還可以找到更年輕的籃球愛好者,在他們還沒開始接觸錯誤概念時,就影響他們。我是一個媒體從業(yè)者,我寫籃球,說籃球,我也能多寫一點,多說一些,在我寫和說的時候,把更多正確的內容傳遞出去。任何一個籃球愛好者,只要他愿意,都能在如今這個時代找到足夠多的信息,找到學習的途徑,去學習,去分享,和身邊一樣喜歡籃球的人相互競爭,相互幫助,一起變得更好。
德文說:“我希望能帶來些改變?!?/p>
我說:“我也是?!?/p>